期刊文献+

“心理暗示”应用于教学的长效性问题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心理暗示”对每个人的情绪和行为影响很大,人是可受暗示的动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学习态度 受教师的语言及动作影响,其实这样的语言、动作实际上就是教师给学生的暗示.心理暗示是利用刺激对学生心理施加影响, 并控制其行为的过程.积极的暗示能够给人带来信心、快乐、力量等有利于健康心理和成功的信心;消极的心理暗示会干预学 生的思维.科学合理地运用心理暗示,能够转变学生的内在需求,充分开发学生的心理潜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作者 王福永
机构地区 枣庄市实验高中
出处 《文教资料》 2018年第7期239-240,共2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2

  • 1林文伟.小学数学情景尝试初探.特级教师论课堂教学改革,2002(6):252-264.
  • 2吴毅松.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思考.特级教师论课堂教学改革,2002(6):307-317.

共引文献1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