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宋明“逆诈”章阐释中的“先觉”难题 被引量:1

The Paradox of Pre-enlightenment in the Elucidations on the Chapter of “Treachery” in the Song and Ming Dynasties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从程门弟子起,宋明儒者改视《论语·宪问》"逆诈"章为陈述句。其直接原因,在于儒者对于"先觉"有了新认识。在他们看来,"先觉"描绘了高明的贤者境界:不加猜忌,却仍能洞察人之欺诈。诸儒提供了"先觉"境界的各种证明,为本章建立起全新的解读方式。然而,新的解读面临新的困难。一方面,对"先觉"境界的聚焦导致全章重心后移,极易遮掩住实操工夫,使章旨流于"空谈境界";另一方面,对"先觉"的突出强调,本身便容易分散关注要点,使其成为君子修习之路上的干扰。如何平衡"境界"与"工夫"的分量,成为宋明儒者解读本章的难题。为此,学者不得不花费大量笔墨,通过细密辨析予以应对,将原本简洁的"逆诈"章注解得无比复杂。其实依照汉晋旧注,如此难题本不存在,然而宋明学者宁可大费周章,也要坚持"先觉"的新解。在他们看来,《论语》是面向一切人的经典,依照旧注,人们将很难接受贤者被欺的结论。因此,诸儒需要刻意为贤人君子添出些"精彩",不使君子见欺于小人,向读者证明贤者的生活值得追求。
作者 吕明烜
出处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4-39,共6页 Journal of Soochow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 Edition)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