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去学校化社会"既具有深刻的逻辑合理性,又具有历史的不可能性,在这种逻辑-历史的悖论面前,今天还能怎样看?既然学校废除并无可能也没必要,儿童与成人的关系还能怎样看?假如儿童与成人始终不被区分,儿童仍有可能被放置学校;即使儿童与成人相互区分且区别对待,儿童权利也并非就能行使实效;儿童与成人无法截然区分存在多重复杂,需要重新学会"在一起"。既然学习网络、学习资源只是特定时境下的构想与设计,技术与教育的关系还能怎样看?网络传播的"过度"省略症,可能选择性遮蔽教育全方位信息;资源利用的"不及"程序病,可能退隐技术的多重意义;人与技术的双向奴役,可能造成教育的双向缺损。既然学校还会继续存在,学校化社会的现实还会继续存在,学校与社会的关系还能怎样看?作为"中庸"之境的合宜选择,不是去学校,而是去"过度化学校";不是去学校与社会,而是去"过度化学校与社会";不是去学校化社会,而是去"过度学校化社会"。
出处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共6页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Experi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