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汉族民歌合唱润腔的韵味及其表现 被引量: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源于本土民族音乐文化的润腔,自其产生之始就与韵味一直相互联系着。润腔是我国戏曲及民歌中经常使用的词,所谓"乐之筐格在曲,而色泽在唱",说的就是润腔。千百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生活及劳动实践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润腔技法。学界众多学者更是对润腔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甚至有的学者将润腔直接称之为"韵味",可见润腔技法在音乐表演中的重要性。关于润腔技法的分类,韩勋国、许讲真、董维松、黄丽芬四位学者对此进行了非常详尽的论述。
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92-195,共4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关于中国民族声乐学科理论体系建构的研究"(项目编号:13YJA760054)的阶段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15

  • 1沈洽.音腔论(续)[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3(1):3-12. 被引量:65
  • 2沈洽.音腔论[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2(4):13-21. 被引量:150
  • 3元·芝庵.唱论[M].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本.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 4梁·刘勰.文心雕龙[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
  • 5汉·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1963.
  • 6明·王骥德.曲律[M].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四)[C].北京:中国戏曲出版社,1959.P104.
  • 7清·徐大椿.乐府传声[M].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七)[C],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P185.
  • 8清·李渔.闲情偶寄[M].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七)[c].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 9徐鼎.读书杂释[M].北京:中华书局,1977:209.
  • 10梁·钟嵘.诗品[M].周振甫,译注.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8.

共引文献10

同被引文献5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