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戏曲作曲、民族作曲及其他——刘正维先生《戏曲作曲新理念》读后
被引量:
4
My Reflections on Professor Liu Zhengwei's Book The New Concepts of Music Composition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Opera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不久前收到恩师刘正维先生的新作《戏曲作曲新理念》,心中不免十分感慨:作为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资深教授,一位86岁高龄的老人,退休二十余年来仍然活跃在教学、科研第一线;笔耕不辍,硕果累累,桃李满天下。刘先生是我国著名音乐学家,在中国传统音乐尤其是戏曲音乐方面的研究成果早已令学界所瞩目。他关于长江中上游戏曲声腔系统的研究、关于二黄腔渊源的曲调考证、关于戏曲腔式及其板块分布论等等。
作者
蔡际洲
机构地区
武汉音乐学院
出处
《人民音乐》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3-95,共3页
People’s Music
关键词
戏曲作曲
刘正
武汉音乐学院
民族
中国传统音乐
长江中上游
音乐学家
研究成果
分类号
J617 [艺术—音乐]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4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176
同被引文献
25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11
1
蔡际洲.
从思维方式看中西音乐之比较——关于中国音乐研究与创作的哲学反思[J]
.音乐研究,2002(3):68-72.
被引量:23
2
赵宋光,金湘,乔建中,谢嘉幸.
“新世纪中华乐派”四人谈[J]
.人民音乐(评论),2003(8):2-6.
被引量:46
3
赵宋光.
中华乐派的新世纪共建[J]
.人民音乐,2007(1):39-40.
被引量:12
4
高桥诚,段镇.
创造是什么?——四十位日本学者的创造观[J]
.当代青年研究,1986(1):32-33.
被引量:2
5
路应昆.
当代戏曲音乐创作的两个问题[J]
.艺术评论,2013(5):21-24.
被引量:2
6
居其宏.
当代歌剧音乐剧创作的几个问题——在文化部“全国重点剧目创作会议”上的发言[J]
.人民音乐,1999(10):2-5.
被引量:5
7
蔡际洲.
中国传统音乐的生态系统及其可持续发展[J]
.中国音乐,2003(2):16-22.
被引量:67
8
蔡际洲.
传统戏曲音乐与现代戏曲音乐的文化比较──关于“程式化”与“非程式化”现象生成原因的探讨[J]
.音乐研究,1994(2):57-63.
被引量:14
9
蔡际洲.
楚剧音乐的可持续发展[J]
.戏剧之家,2010(8):57-60.
被引量:6
10
汪人元.
现代戏曲音乐发展之路[J]
.艺术评论,2013(5):17-20.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34
1
李彦荣.
西部传统音乐的保护及其历史意义[J]
.中国音乐,2002(1):38-39.
被引量:13
2
蔡际洲.
关于“节歌”的思考[J]
.中国音乐,1998(2):18-19.
被引量:4
3
屠明.
大学生与中华音乐文化——武汉地区四所高校学生音乐知识状况调查[J]
.中国音乐学,1997(3):133-143.
被引量:16
4
汪人元.
戏曲音乐的现代转换[J]
.艺术百家,1997,13(3):67-73.
被引量:5
5
杨晓勋.
中国流行音乐传播预测的理论与实践[J]
.中国音乐学,1990(4):96-112.
被引量:7
6
杨荫浏.
国乐前途及其研究[J]
.中国音乐学,1989(4):4-15.
被引量:76
7
黄翔鹏.
论中国传统音乐的保存和发展[J]
.中国音乐学,1987(4):4-21.
被引量:167
8
王耀华.
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之得失[J]
.音乐研究,1994(2):10-17.
被引量:94
9
任方冰.
近五年来中国民族音乐学研究综述[J]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4,2(4):16-21.
被引量:3
10
蔡际洲.
可持续发展:中国音乐学的新课题[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1(1):14-15.
被引量:15
共引文献
176
1
姜爱华,孟福强.
青城小曲《西厢调》的发展及现状[J]
.时代文学,2009(16):140-141.
2
常柳.
全球化与中国传统音乐的新生[J]
.作家,2009(12):219-220.
被引量:2
3
赵慧琴.
中国音乐文化系统中的生态危机与建构策略[J]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12(1):42-44.
4
覃晓宁.
广西民族音乐的传承探索与研究[J]
.通俗歌曲,2012(8):79-80.
5
彭小哲.
从对艺术歌曲的赏析分析中西方音乐审美差异[J]
.大家,2011(24):41-42.
被引量:1
6
郑利权.
书法环境的缺失与重建——论中国书法艺术的可持续发展[J]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4,4(4):72-75.
被引量:4
7
邹俊杰,翟雪怡,孙红丹,张金石,翟文奇.
音乐历史疆域的拓展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影响——兼论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与缺失[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122-125.
被引量:7
8
任方冰.
近五年来中国民族音乐学研究综述[J]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4,2(4):16-21.
被引量:3
9
吴靓.
荆州花鼓戏的历史与现状[J]
.戏曲艺术,2005,26(1):84-91.
被引量:4
10
孙凡.
全真正韵的程式性特征[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1(2):13-17.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25
1
何为.
论戏曲音乐的民间性[J]
.文艺研究,1980(2):86-97.
被引量:16
2
刘正维.
《夕阳箫鼓》的特殊曲式与发展手法[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4(3):20-25.
被引量:22
3
刘正维.
戏曲腔式及其板块分布论[J]
.中国音乐学,1993(4):33-42.
被引量:36
4
蒲亨建.
“主腔融变体”——戏曲省乐体制发展的历史趋势[J]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0,8(1):35-38.
被引量:3
5
蔡际洲.
传统戏曲音乐与现代戏曲音乐的文化比较──关于“程式化”与“非程式化”现象生成原因的探讨[J]
.音乐研究,1994(2):57-63.
被引量:14
6
蔡际洲.
从思维方式看中西音乐之比较——关于中国音乐研究与创作的哲学反思[J]
.音乐研究,2002(3):68-72.
被引量:23
7
蔡际洲.
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角度[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7(1):78-83.
被引量:18
8
蔡际洲.
中国传统音乐教学中的文化区划问题[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4(1):20-25.
被引量:11
9
蔡际洲.
中国传统音乐研究中的定性分析[J]
.中国音乐学,2014(4):63-73.
被引量:10
10
潘捷,曹翘楚.
第三届中国传统音乐教学研讨会综述[J]
.人民音乐,2014(10):60-61.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4
1
汪瑶,蔡际洲.
刘正维先生学术成果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21(2):4-12.
被引量:1
2
易德良.
从蔡际洲《中国传统音乐概论》管窥当前传统音乐教材建设[J]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2,20(2):123-130.
3
蔡际洲,刘曦.
戏曲音乐创作的几种方式[J]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23(3):58-67.
4
冉才.
传统作曲与电子音乐作曲观念与技法的比较[J]
.中国文艺家,2019(1):41-4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
1
吕亚飞.
传统作曲与电子音乐作曲观念及技法探讨[J]
.大观(论坛),2022(3):54-56.
被引量:1
2
蔡际洲.
地理信息系统(GIS)与区域音乐研究——对近年来部分研究案例的初步解读[J]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24,43(3):11-19.
1
南阳地委、行署审查验收唐河县综合农业区划[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1982,6(3):37-38.
2
蔡际洲.
腔式板块理论与音乐地理学[J]
.音乐探索,1991(1):38-40.
被引量:2
3
彭涓.
川北灯戏的梁山调[J]
.音乐探索,1986(4):40-43.
被引量:1
4
陈依兰.
爱的颜色[J]
.小主人报,2018,0(1):17-17.
5
柳苏凌.
培养艺术复合型人才走出国门——北京语言大学艺术学院音乐学系设立音乐国际教育与传播专业[J]
.乐器,2018(3):69-71.
6
许文龙.
名家寄语[J]
.中学英语园地(八年级),2005,0(11):1-1.
7
中国现代油画名家欣赏[J]
.老人世界,2018,0(5).
8
谢丁玉.
湖南省委领导同志重视漫画[J]
.新闻战线,1982(12):43-43.
9
常明轩.
桃李满天下——为建校三十一周年而作[J]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1982,12(3).
10
张中民.
盖房[J]
.朔方,2018,0(5):70-81.
人民音乐
2018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