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符号化评价表现为政府及社会对一流学科建设成效的立场与姿态,虽然有强化大学及学科的绩效责任与竞争意识等积极效应,却存在着固有的局限:外在导向的显性评价忽视建设成效评价中的隐性机制;刚性划一的评价标准抑制着建设实践创新的可能性;形式化评价模式衍生出建设主体自上而下的非理性行为。用真实性评价改造符号化评价,是一流学科建设评价的核心向路。必须使评价回归并走向学科的真实生活样态,强化评价的自然性、常态化、发展性、多样化,以及"学科人"的全员、全方位及全过程参与性,以评价范式的深度变革来促进建设实践的实质性改进。
出处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共6页
Academic Degrees & Graduate Education
基金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青年项目“动态能力视角下一流学科成长路径及推进策略研究”(编号:17JYC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