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差生之所以能"长驻"(长期延续),可归于涉己意义上结构层面的抱团性(同辈群体庇护)和意识层面的反叛性(以"差"为荣,桀骜不驯),以及涉外意义上结构层面的分工性(就业市场的分工化和层级化)和意识层面的滞缓性("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分配荣誉与期望"道德应得意识的根深蒂固)。尽管改善差生不堪境遇的工作将是长期和曲折的,但仍然可以诉诸建立合作小组、完善"对学生的平等关照和尊重"道德意识的制度基础、采取分流制度将差生移出高度竞争性的学校教育环境等措施,来改善差生不堪的境遇。
出处
《教育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9-73,共5页
Educational Science Research
基金
本文为2016年度华中师范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计划资助项目“国家与教育关系研究”(2016YBZZ053)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