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民国时期,西安易俗社开创了迥异于传统秦腔范式的艺术生产体制,相关记述散见于剧社民国年间集体编撰的四次《陕西易俗社报告书》和修定的《易俗社章程》。易俗社颇具时代精神的剧社宗旨成为剧社建构秦腔艺术生产体制的思想"宏旨",共和制的运行体制很大程度上规避了传统秦腔班主制的固有弊端。在剧社秦腔艺术生产实践基础上日益修订完善的管理机制,以及剧社首创"先校后社"的秦腔教育培养机制,构成了对秦腔艺术生产体制的有效补充和深度细化。易俗社全新的秦腔艺术生产体制成为剧作创编与舞台审美呈现的根本保证。
出处
《戏曲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7-74,58,共9页
Journal of National Academy of Chinese Theatre Arts
基金
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秦腔的现代性与"本土化":民国时期西安易俗社研究(1912-1949)(批准号16CB146)
2017年陕西省艺术学规划项目:"自律"与"他律":20世纪中国秦腔流派美学体系研究(项目号SY2017046)
2017年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20世纪陕西秦腔流派美学体系研究(项目号18T30)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