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国际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9-17,共9页
Studies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
参考文献9
1 李纪建.金融发展的分化特征与中国金融体制改革[J] .经济科学,2000(5):51-57. 被引量:14
2 钱文挥,宋海林.我国金融风险预警系统设计及监测分析[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1):70-76. 被引量:25
3 刘仁伍.金融结构健全性和金融发展可持续性的实证评估方法[J] .金融研究,2002(1):101-107. 被引量:32
4 姜磊,杨娟.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与国际金融体制的创新[J] .财政研究,2001,17(11):70-72. 被引量:4
5 Lindgren, Garcia and Saal, "Bank Soundness and Marcoeconomic Policy" IMF, 1996.
6 Kaminsky and Reinhart, 1996, "The Twin Crises: The Causes of Banking and Balance - of - Payments Problems" International Finance Discussion Paper No. 544, 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March).
7 Demirguc - Kunt and Detragiache, 1998, "The Determinants of Banking Crises in Developing and Developed Countries, " Staff Papers, Vol. 45. No. 1 IMF.
8 Kregel J.A. "Margins of Safety and Weight of The Argument in Generating Financial Fragility" Journal of Economics Issues Vol. xxxi No. 2 June, 1997.
9 Minsky, Hyman, "The Financial Fragiliy Hypothesis: Capitalist Process and the Behavior of the Economy" in Financial Crises , ed. Charles . Kindlberger and Jean - Pierre Laffargu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2.
共引文献66
1 石璋铭,徐道宣.中国区域金融合作下的金融创新[J]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25(5):20-23. 被引量:1
2 余明江.我国金融风险测度方法与控制模型研究[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4):17-24. 被引量:3
3 范洪波.国有商业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实证分析和政策建议[J] .金融论坛,2004,9(7):3-9. 被引量:27
4 赫国胜,李东.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测度与比较[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1):23-28. 被引量:5
5 卢海恩.浅析中国金融信托业经营模式的选择[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6(S1):150-152.
6 景美凤,黄艳.城乡一体化下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对策研究[J] .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11):96-97. 被引量:1
7 丛树海,李生祥.我国财政风险指数预警方法的研究[J] .财贸经济,2004,25(6):29-35. 被引量:50
8 杨国中,李木祥.我国信贷资金的非均衡流动与差异性金融政策实施的研究[J] .金融研究,2004(9):119-133. 被引量:41
9 丛丹阳.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现状审视和发展模式选择[J] .商业研究,2005(7):141-144. 被引量:3
10 马健.对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几点思考[J] .南平师专学报,2004,23(4):91-94.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113
1 范洪波.国有商业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实证分析和政策建议[J] .金融论坛,2004,9(7):3-9. 被引量:27
2 王国松.财政稳定与金融脆弱性:理论与中国的实证研究[J] .管理世界,2004,20(7):53-60. 被引量:12
3 陈华,伍志文.银行体系脆弱性:理论及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21(9):120-135. 被引量:59
4 罗仲平,蒋琳.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变动态势研究[J] .经济学家,2004(5):88-95. 被引量:16
5 向新民.对金融脆弱性的再认识[J] .浙江学刊,2005(1):190-195. 被引量:8
6 徐诺金.论我国的金融生态问题[J] .金融研究,2005(2):35-45. 被引量:417
7 李希义,任若恩.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生产效率的比较研究[J] .生产力研究,2005(1):51-53. 被引量:12
8 朱波,范方志.金融危机理论与模型综述[J] .世界经济研究,2005(6):28-35. 被引量:50
9 张亚斌,李华.银行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及中国的经验实证[J] .湖南商学院学报,2005,12(1):10-14. 被引量:5
10 迟国泰,董贺超,杨德,刘轶芳.基于AHP的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J] .管理学报,2005,2(6):691-695. 被引量:29
引证文献17
1 张金霞.论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必然与约束[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3):25-28. 被引量:2
2 吕剑.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脆弱性比较研究[J] .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6(3):21-23. 被引量:3
3 马卫锋,刘春彦,踪家峰.中国金融脆弱性悖论:一个进化博弈论解释[J] .辽宁工学院学报,2007,27(1):58-61.
4 徐盟,马卫锋.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脆弱性问题及其启示[J] .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9(2):27-31. 被引量:1
5 蒋海,苏立维.中国金融安全指数的估算与实证分析:1998-2007[J] .当代财经,2009(10):47-53. 被引量:26
6 芦海容.国有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脆弱性比较[J] .现代商业,2009(33):43-44.
7 徐盛发,巴曙松.转轨期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一个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相结合的研究[J] .内蒙古金融研究,2010(6):3-7. 被引量:4
8 赵川,龚晓霞.金融不稳定的理论探索[J] .经济视角(下),2012(2):26-27.
9 赵静,徐璋勇.中国金融脆弱性的状况及研究动态[J] .生产力研究,2014(6):134-137.
10 卢平,岳宏志.中国金融体系脆弱性的测度与分析[J] .金融经济(下半月),2015(9):59-6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48
1 柏宝春,魏伟.构建我国存款保险制度探论[J] .经济前沿,2005(5):46-48. 被引量:1
2 韩喜平,丁天舒.国有资产流失形式及法律对策[J] .北方论丛,2006(6):131-134. 被引量:2
3 陈晓峰.论我国商业银行网上银行业务[J] .商场现代化,2007(01X):218-219.
4 邱晓睿,沈斌,胥朝阳.论国有商业银行合业制经营改革[J]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1):64-66.
5 盛琼.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生存空间与发展的思考[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0(1):51-54.
6 韦明升.关于建立中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构想[J]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1(1):63-66. 被引量:3
7 李现彬.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及对策[J] .现代商业,2009(11):177-178. 被引量:1
8 冷茜.试论防止企业国有资产流失问题[J] .现代商业,2009(32):184-184.
9 王雪峰.中国金融稳定状态指数的构建——基于状态空间模型分析[J] .当代财经,2010(5):51-60. 被引量:41
10 谭屹然,石柱鲜,赵红强,孟令莉.我国金融信息安全的分析与预测--基于小波神经网络方法[J] .现代情报,2011,31(2):165-167. 被引量:2
1 吴涧生.关于中国金融深化程度的综合判断及其进一步发展的思路[J] .经济科学,2000(5):42-50. 被引量:5
2 项怀诚谈今年财政政策[J] .中国金属通报,2001,0(20):1-1.
3 俎耀华.证券声音[J] .深交所,2007(11):126-130.
4 陈丽萍,陈诚.层次分析法在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中的应用[J] .湖南商学院学报,2005,12(6):47-48. 被引量:1
5 胡祖铨.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增长8%[J] .宏观经济管理,2017(5):28-32. 被引量:1
6 杨阳.“国家队”出手诡异 箱体走势被打破[J] .股市动态分析,2016,0(19):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