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开课情境创设走向“问题驱动”研究——由“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情境创设说起
被引量: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近读《中学数学》(下),王梨洁老师以一节勾股定理应用“青优课”为例对“非数学本质伪隋境”的商榷引发笔者感慨和共鸣,一是在当前不少教研活动中的“点赞”式的教研氛围下,能提出作者独立观点,并有理有据的商榷评课,值得敬佩;二是就很多“非数学本质伪隋境”来说,确实应该成为“过街之鼠”,影响了高品质数学教学的追求.受到王老师的启发,本文也从一节“青优课”的教学情境说起,对教学情境提出自己的一些实践与思考。
作者
钱洋
机构地区
江苏省泰兴市西城初中
出处
《中学数学(初中版)》
2018年第8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情境创设
位置关系
问题驱动
直线
开课
数学本质
教学情境
中学数学
分类号
G633.6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5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49
同被引文献
15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8
参考文献
4
1
王梨洁.
对“非数学本质伪情境”的商榷——以一节勾股定理应用“青优课”为例[J]
.中学数学(初中版),2018(6):33-34.
被引量:4
2
章建跃.
构建逻辑连贯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学会思考[J]
.数学通报,2013,52(6):5-8.
被引量:172
3
朱悦.
明辨几何难点,找准教学用力点——以“圆周角(第1课时)”为例[J]
.中学数学(初中版),2018,0(1):5-7.
被引量:2
4
郑毓信.
中国数学教育的“问题特色”[J]
.数学教育学报,2018,27(1):1-7.
被引量:76
二级参考文献
25
1
郑毓信.
数学教育国际比较研究的合理定位与方法论[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基础教育版),2004,33(3):1-5.
被引量:13
2
学习方式的转变与知识在教材中的存在方式——《现代小学数学》新读本编写思路[J]
.小学数学教师,2005(11):1-7.
被引量:6
3
郑毓信.
数学的文化价值何在、何为——语文课反照下的数学教学[J]
.人民教育,2007(6):38-41.
被引量:55
4
钱丽欣,余慧娟.
一场改变学校命运的课堂教学革命——河南省濮阳市第四中学教学改革纪实[J]
.人民教育,2009(6):41-46.
被引量:5
5
赖配根,钱丽欣.
重建课堂——广东省佛山市第九小学教学变革侧记[J]
.人民教育,2011(20):35-40.
被引量:7
6
郑毓信.
《数学课程标准(2011)》的“另类解读”[J]
.数学教育学报,2013,22(1):1-7.
被引量:57
7
黄爱华,刘全祥.
研究大问题,构建大空间——以“圆柱体的表面积”为例谈谈大问题的教学[J]
.小学教学(数学版),2013(3):14-15.
被引量:7
8
陈培群.
让天性有表现的空间 让智慧有表达的机会——在持续的思考与实践中一路前行[J]
.小学数学教师,2014(12):10-16.
被引量:1
9
章建跃.
理解数学是教好数学的前提[J]
.数学通报,2015,54(1):61-63.
被引量:164
10
王文英.
“核心问题”引领下的课堂教学[J]
.小学数学教师,2015(5):17-22.
被引量:32
共引文献
249
1
袁勰婧.
注重方法渗透 提升学习能力——以六年级“数的四则运算”的复习为例[J]
.新智慧,2019,0(27):85-85.
2
刘再平.
“先学”的问题设计与“后教”的过程引导——“以学为中心”的数学课堂关键环节的实践思考[J]
.小学数学教育,2020(13):13-16.
被引量:1
3
陈静.
用“好问题”撬动深度学习[J]
.小学数学教育,2020,0(8):4-6.
被引量:3
4
黄新颜.
数学实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生成的重要策略[J]
.数学大世界(中旬),2021(3):46-46.
5
陆军.
初中数学质疑式教学的思考[J]
.数学大世界(下旬),2021(2):28-28.
被引量:1
6
李玥.
“一题一课”构建逻辑连贯的数学学习过程——以“反比例函数的综合问题”教学为例[J]
.试题与研究,2021(3):3-5.
7
邓任群.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新教材概念课高效模式[J]
.高考,2021(13):51-52.
被引量:1
8
林娟娟,魏绪强.
类比探究:在迁移中提升——《异分母分式的加减法》课例研究[J]
.高考,2020(34):101-101.
9
偶伟国.
立体几何教学 如何凸现逻辑连贯[J]
.数学通报,2014,53(2):17-20.
被引量:2
10
吉明华.
重视逻辑连贯,促进自主学习——以“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教学为例[J]
.中学数学(初中版),2014(4):11-13.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5
1
何明.
追求逻辑连贯、生长自然的教学设计[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中旬),2015(3):13-15.
被引量:23
2
张奠宙.
关注“超经验数学”的教学研究[J]
.数学教学,2015(8).
被引量:8
3
刘东升.
基于HPM视角重构“勾股定理”起始课[J]
.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2016(1):45-48.
被引量:9
4
李庾南,祁国斌.
自学·议论·引导:涵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范式[J]
.课程.教材.教法,2017,37(9):4-11.
被引量:34
5
于彬,陈兆国.
一明一暗一反思 一课一章一整体——“二次根式的加减(1)”的“法则呈现”环节磨课侧记[J]
.中学数学杂志,2018(6):31-33.
被引量:3
6
李庾南,刘东升.
反比例函数单元教学起始课教学研究[J]
.中学数学(初中版),2018,0(6):3-5.
被引量:20
7
王梨洁.
对“非数学本质伪情境”的商榷——以一节勾股定理应用“青优课”为例[J]
.中学数学(初中版),2018(6):33-34.
被引量:4
8
徐燕君.
基于变式教学的全等三角形起始课教学研究[J]
.中学数学(初中版),2018(8):6-7.
被引量:2
9
李庾南,冯卫东.
学材再建构 在结构中教与学[J]
.数学通报,2018,57(8):17-22.
被引量:52
10
谈兵.
乘法公式单元教学起始课教学研究[J]
.中学数学(初中版),2018(10):10-11.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6
1
谈兵.
乘法公式单元教学起始课教学研究[J]
.中学数学(初中版),2018(10):10-11.
被引量:3
2
蔡洁.
“二次根式的加减(1)”的听评课引发的思考[J]
.中学数学(初中版),2018(11):39-40.
3
刘东升.
践行“三学”,渐次生成“结构化板书”——以“分式单元起始课”教学为例[J]
.中学数学(初中版),2018(12):5-6.
被引量:14
4
李元军.
“一元一次方程(4)”教学札记[J]
.中学数学(初中版),2019(5):3-4.
5
孙浩.
开门见山•简洁好懂:新知引入情境的追求[J]
.中学数学(初中版),2021(1):27-28.
被引量:1
6
陈洪兵.
新授课情境创设:简明并有利新知生成——从一节公开课的教学引入说起[J]
.中学数学,2024(4):24-25.
二级引证文献
18
1
刘东升.
践行“三学”,渐次生成“结构化板书”——以“分式单元起始课”教学为例[J]
.中学数学(初中版),2018(12):5-6.
被引量:14
2
杨玲.
关于“乘法公式”的几点教学建议[J]
.数学教学通讯,2019,0(29):57-58.
3
刘东升,涂春华.
作图活动驱动学程,关联问题走向深处——《圆》章末复习第一课时教学流程与立意[J]
.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2019,0(6):61-64.
4
顾为云.
重组学材串珠成线,结构板书渐次生成——以“概率初步”单元教学为例[J]
.中学数学(初中版),2019,0(12):12-13.
被引量:3
5
杨勇.
画图活动驱动学程,以题引知串珠成线——以九年级圆的章末复习课为例[J]
.中学数学(初中版),2020(3):51-52.
6
周红娟.
概念教学:重视问题驱动,弱化习题训练--以“一元二次方程”(第1课时)教学为例[J]
.中学数学(初中版),2020(7):41-42.
被引量:3
7
孙平利,王晨霞.
重视运算法则教学,渗透数学研究方法——从“有理数加法”(第1课时)教学说起[J]
.中学数学(初中版),2020(12):5-6.
8
巫建新.
践行“三学课堂”,促进教学优化——学习实践“自学·议论·引导”教学的体会[J]
.中学数学(初中版),2020(12):76-77.
被引量:1
9
刘东升.
把习题变成问题,让解题走向研究——《绝对值函数》教学设计与思考[J]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20(11):75-78.
10
李冬华.
找准新知生长点,让学生学会研究——以“等边三角形”(第2课时)的教学为例[J]
.中学数学(初中版),2021(4):13-14.
1
田平,田彦武.
再谈一种位置关系及其应用[J]
.中学教研(数学版),2003(5):23-24.
2
孙丽英.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18,0(2):9-13.
3
侯有岐.
借助几何画板探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J]
.高中数学教与学,2018,0(5X):5-7.
4
王梨洁.
对“非数学本质伪情境”的商榷——以一节勾股定理应用“青优课”为例[J]
.中学数学(初中版),2018(6):33-34.
被引量:4
5
黄淑真.
“三多三解”,让区域游戏在民办园中落地生根[J]
.福建教育,2018,0(16):37-38.
6
赵明阳.
动能定理应用汇总解析[J]
.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2017,0(10X):50-50.
7
盖永红.
营造教研氛围,促进青年教师发展——五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三)》评课稿[J]
.小学时代,2018,0(4):4-4.
8
胡一凡.
动能定理应用优越性的研究探索[J]
.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2017,0(12X):68-69.
9
赵玉成.
激发活力 品质可期[J]
.上海教育,2018,0(15):18-19.
10
陆少华.
吊链脱离速度的二次研究[J]
.物理教师,2018,39(4):59-59.
中学数学(初中版)
2018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