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科学松鼠会的传播特色及其传播效果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以科学松鼠会的网站内容为研究文本,并发放"科学松鼠会传播效果"调查问卷,通过对第一手数据的统计、归纳、分析,探寻科学松鼠会的传播特色和传播效果,及其对科技传播带来的启示。
作者
潘煜
机构地区
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出处
《科技传播》
2010年第4期117-119,共3页
Public Communication of Science & Technology
关键词
科学松鼠会
传播特色
传播效果
分类号
G321 [文化科学]
G206.3 [文化科学—传播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3
1
吴媛.
突发公共事件中“科学松鼠会”的框架分析[J]
.科技传播,2009,1(2):43-44.
被引量:4
2
熊巧.
姬十三和他的松鼠会[J]
.新世纪周刊,2008,0(27):72-75.
被引量:2
3
李珊珊,何龙.
姬十三 嗑一嗑科普的坚果[J]
.新知客,2008,0(5):108-111.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2
1
董天策,徐宁.
从“连战访问大陆”看市场化报纸的时政报道——香港《东方日报》与国民党《中央日报》报道框架的比较分析[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6):232-235.
被引量:8
2
刘明寿,陈燕.
我国科普博客现状问题研究[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7,29(4):140-141.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4
1
杨雅淇.
“7·23动车事故”的新闻报道框架分析——以新浪网为例[J]
.新闻世界,2012(1):122-124.
被引量:4
2
张萱.
呈现探索,科普报道要传递思索之乐[J]
.西部广播电视,2016,37(11):79-79.
3
延怡冉.
新闻框架理论视角下电子竞技新闻报道与文化认同感研究——以主流媒体新浪微博为例[J]
.体育研究与教育,2021,36(1):45-49.
被引量:2
4
唐彬文,庞冕.
浅析传统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上的社会责任意识——以《人民日报》为例[J]
.中国报业,2013,0(9X):44-45.
同被引文献
12
1
汪苏华.
提高国民科学素养是新闻媒体的职责[J]
.当代传播,2006(5):22-24.
被引量:7
2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增订版)[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4:17.
3
[美]阿历克斯·英克尔斯著.殷陆君译.人的现代化--心理·思想·态度·行为[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
4
郑苏文.
浅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媒体责任——以“抢盐事件”为例[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1,30(4):101-103.
被引量:2
5
刘传书.
浅议科技记者的科学素养提升[J]
.新闻传播,2011(10):37-37.
被引量:5
6
罗红.
让科学的坚果啃起来更容易些——科学松鼠会的传播话语方式探析[J]
.科学与社会,2012,2(1):82-89.
被引量:5
7
俞陶然.
网络媒体的科技传播效果研究——以科学松鼠会为例[J]
.新闻世界,2012(7):216-218.
被引量:3
8
翟杰全.
科学传播: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开放[J]
.科普研究,2012,7(5):62-65.
被引量:4
9
程名.
基于网络传播技术的“有反思”的科学传播的批判研究——以“科学松鼠会”和“果壳网”为例[J]
.东南传播,2012(12):11-13.
被引量:3
10
徐立永,徐若菲.
大众传媒对公众科学素质的导向作用探究[J]
.科技传播,2009,1(2):76-77.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3
1
范晨虹,谢方芳.
现代化理论视角下媒介与公众科学素养之关系[J]
.今传媒,2014,22(5):16-18.
2
范晨虹.
试论媒介对公众科学素养的培育作用——基于现代化理论行为学派的视角[J]
.陕西教育(高教版),2014(5):21-22.
被引量:1
3
田娇,郭依蕊.
微博客科技传播的路径分析——以科学松鼠会微博为例[J]
.新闻世界,2014(9):113-114.
二级引证文献
1
1
郭聪敏.
新媒体时代我国公众科学素养的提升策略探析[J]
.创新科技,2014,0(24):14-15.
1
宋竹芸.
浅析《每日故宫》APP的媒介传播特色[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6(6):180-180.
2
彭伟步.
新加坡华文报纸的传播特色[J]
.国际新闻界,2000,22(3):18-23.
被引量:4
3
赵丽.
浅析网络新闻的传播特色[J]
.商情,2009(18):46-46.
4
黎斌.
传统电视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转型战略分析[J]
.电视研究,2011(5):16-19.
被引量:22
5
张思阳.
电视整点新闻的传播特色研究[J]
.北方文学(中),2014(1):122-122.
6
崔晓宇.
从“喜马拉雅FM”探析定制广播的传播特色[J]
.新闻研究导刊,2017,8(6):90-90.
被引量:4
7
刘娟.
我国门户网站微博传播模式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今传媒,2011,19(5):39-40.
被引量:2
8
刘莉.
如何拉近新闻报道与群众的距离[J]
.新闻传播,2013(8):169-169.
9
李婷.
记者在新闻采访中的沟通技巧[J]
.科技传播,2015,7(2).
被引量:5
10
王志强.
浅议突发事件的采访技巧[J]
.新闻世界,2012(7):49-50.
科技传播
2010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