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影响螺旋霉素成品中Ⅱ、Ⅲ组分含量的因素及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螺旋霉素生产过程中影响成品Ⅱ、Ⅲ组分含量因素及工艺的研究,从发酵配方、发酵液酸化处理、过滤、碱化、萃取、反萃取等工序做了大量试验,特别是对反萃取的不同酸水缓冲液体系、反萃取时间、反萃取最佳pH值等方面做了大量对照试验,总结出一些提高SPM成品Ⅱ、Ⅲ组分含量的工艺改进方法,为以后提高SPM成品质量的研究提供了试验数据和理论基础。
作者
侯崇强
赵楠
机构地区
明治鲁抗医药公司
出处
《科技信息》
2006年第8期206-207,共2页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关键词
螺旋霉素
萃取
反萃取
组分
缓冲液
分类号
TQ465.5 [化学工程—制药化工]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31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冯闻铮,亓平言,周倜,苗勇,段训宝.
螺旋霉素在酸碱溶液中的降解动力学[J]
.药学学报,1997,32(12):934-937.
被引量:12
2
冯闻铮,亓平言,苗勇,郑树国,邹建新,李飞龙.
螺旋霉素发酵液萃取过程工艺研究[J]
.中国抗生素杂志,1997,22(6):415-418.
被引量:1
3
亓平言,冯闻铮,周倜,苗勇,生龙.
螺旋霉素发酵滤液提取过程工艺研究[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37(12):64-68.
被引量:12
4
陈志萍,邬行彦,欧杰.
醋酸丁酯从水相中萃取螺旋霉素的分配系数及其计算的诺模图[J]
.中国抗生素杂志,1991,16(5):334-338.
被引量:12
5
熊宗贵.
提高抗生素产生菌有效组份产量的途径[J]
.中国抗生素杂志,1990,15(4):313-320.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20
1
刘叶青,邬行彦,冯海峰,张晨龙.
用絮凝和大网格吸附法提取螺旋霉素[J]
.中国抗生素杂志,1993,18(6):447-450.
被引量:4
2
段训宝,全国第三届溶剂萃取会议论文集,1995年
3
匿名著者,中国抗生素杂志,1990年,15卷,3期,288页
4
朱文涛,物理化学,1990年
5
冯闻铮,药学学报,1997年,32卷,11期,749页
6
团体著者,中国抗生素杂志,1992年,17卷,3期,258页
7
邓正龙,化工中的优化方法,1992年,63页
8
陆九芳,分离过程化学,1991年,53页
9
朱文涛,物理化学,1990年
10
亓平言,清华大学学报,1997年,37卷,23页
共引文献
31
1
韩宝武,范必威.
食品中抗生素残留前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
.江苏化工,2008,27(1):13-16.
2
韩少卿,叶骥,薛强,彭奇均.
超滤和纳滤膜分离技术提取螺旋霉素[J]
.中国抗生素杂志,2005,30(1):52-55.
被引量:15
3
朱昌雄,李永慧,谢德龄,倪楚芳,蒋细良.
中生菌素高产菌株的选育[J]
.中国生物防治,1996,12(1):15-19.
被引量:12
4
薛强,韩少卿,叶骥.
螺旋霉素萃取工艺的改进[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6,37(6):387-390.
被引量:3
5
亓平言,冯闻铮,郑树国,林世杰,蒋荣翔.
螺旋霉素发酵滤液反萃取过程工艺研究[J]
.中国抗生素杂志,1997,22(3):178-181.
6
游旭,陈葵,朱家文,国显波.
分离纯化过程中温度和pH对必特螺旋霉素稳定性的影响[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8,39(1):12-14.
被引量:6
7
亓平言,冯闻铮,周倜,苗勇,生龙.
螺旋霉素发酵滤液提取过程工艺研究[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37(12):64-68.
被引量:12
8
陶中东,徐志南,岑沛霖.
椰油醇和正辛醇从水相中萃取螺旋霉素的表观分配系数[J]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1997,11(3):308-311.
被引量:2
9
冯闻铮,亓平言,苗勇,郑树国,邹建新,李飞龙.
螺旋霉素发酵液萃取过程工艺研究[J]
.中国抗生素杂志,1997,22(6):415-418.
被引量:1
10
宋小锋,许平辉,周桂香,原增艳,王玉玺,吴坤.
红色糖多孢菌变温发酵生产红霉素的研究[J]
.中国抗生素杂志,2009,34(12):722-725.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4
1
武临专,马春燕,王以光,戴剑漉,李京艳,夏焕章.
螺旋霉素3-O-酰基转移酶基因的删除和主要产生螺旋霉素组分Ⅰ菌株的获得[J]
.生物工程学报,2007,23(4):612-617.
被引量:7
2
俞文和,杨纪根.《抗生素工艺学》[M].辽宁工业出版社,1987:302.
3
邹娟,叶蕊芳,郑黎,吴阳,张立,戴维.
螺旋链霉菌的推理选育[J]
.化学与生物工程,2011,28(5):54-58.
被引量:1
4
朱峰,王尔健.
螺旋霉素的再评价[J]
.中国抗生素杂志,1991,16(3):231-236.
被引量:31
引证文献
1
1
张增辉,杨淑慎,刘守强,武培,王建国.
对螺旋霉素组分影响因素的研究及机理分析[J]
.广东化工,2016,43(6):30-31.
1
朱欣杰,李锦,孟欣欣.
维生素C二步发酵培养基优化[J]
.河北化工,2011,34(6):19-21.
2
叶树祥,徐成苗,王佳兵.
固定化青霉素酰化酶合成头孢拉定的工艺研究[J]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7,38(9):619-620.
被引量:8
3
吴捷.
苏云金杆菌发酵的研究[J]
.发酵科技通讯,2003,32(1):7-8.
4
郝勃,陶勇,梁蓉芳.
弗氏链霉菌S1-1泰乐霉素发酵配方的筛选[J]
.兽药与饲料添加剂,1998,3(2):1-3.
被引量:5
5
谢阳,王战勇,张永红,谭辉群,阿娜尔古丽.
甘草酸粗品制备工艺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1998,9(6):5609-562.
被引量:1
6
金义翠.
法昔洛韦原料的合成及工艺改进[J]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5(2):15-17.
7
陆庆松,程雪芬.
农药草克星中间体吡唑磺酰胺合成工艺改进[J]
.云南化工,2003,30(4):7-8.
被引量:1
8
王朝晖,武文娅.
腰宁注射液生产工艺改进的探讨[J]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1998,0(4):34-34.
9
赵卫东,杨学慧,邢华.
提高杀虫双合成中胺化收率的工艺改进[J]
.现代农药,2007,6(1):18-20.
10
鲍宁.
淤浆催化剂喷雾过程影响THF含量因素的研究[J]
.当代化工,2015,44(12):2788-2791.
科技信息
2006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