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从耗散结构理论看篮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发展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从篮球运动员的体能、技能、智能等方面出发,以耗散结构的基本理论为依据,对篮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决定运动水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论证了篮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是运动训练这一开放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运用耗散结构理论,研究和解释了竞技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作者
马文静
机构地区
山东大学体育学院
出处
《科技信息》
2006年第9期172-172,共1页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关键词
耗散结构
篮球运动员
积极能力
有序性
分类号
G841 [文化科学—体育训练]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4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11
同被引文献
27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5
1
邵桂华,王振涛,孙庆祝.
竞争与协同:学生体育素质演进的自组织观[J]
.体育与科学,2004,25(1):73-76.
被引量:28
2
宋会君.
从耗散结构理论看运动员竞技能力发展的有序性[J]
.体育与科学,2003,24(3):49-50.
被引量:41
3
康兰波.
耗散结构理论与当代科学思想[J]
.青海社会科学,2002(5):52-56.
被引量:4
4
刘卫平.
论知识创新的社会思维自组织过程[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31(3):11-14.
被引量:5
5
张英波.
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转移的时空协同理论[J]
.体育科学,2000,20(4):24-28.
被引量:46
二级参考文献
14
1
朱德全,苏飞跃,寇冬泉.
试论素质教育的主体性与协同性[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0(3):54-58.
被引量:10
2
高崇玄,林福美,白洁心,王赛春,张之琛,陆军.
运动员心血管机能的综合医学评定[J]
.体育科学,1983,4(2):59-64.
被引量:14
3
田野,田慧.
从耗散结构理论看竞技体育的发展方向[J]
.体育科学,1994,14(2):27-30.
被引量:10
4
郑宏伟,李国强.
耗散结构论在培养运动员竞技能力中的应用[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19(3):60-62.
被引量:16
5
张子沙,龚正伟,周波.
对我国高校体育素质教育内容的研究[J]
.体育科学,2001,21(1):16-21.
被引量:178
6
孙明遐,余嘉元.
发展心理学的非线性动力学分析[J]
.系统辩证学学报,2005,13(2):80-83.
被引量:5
7
卢纹岱.SPSS for Windows-从入门到精通[M].电子工业出版社,1997..
8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田径运动高级教程[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
9
田迈久主编.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年版..
10
贝塔郎菲 等.一般系统论的意义[J].自然科学哲学问题丛刊,1981,1.
共引文献
111
1
刘治鑫.
耗散结构理论视域下冰雪运动人才的可持续发展[J]
.体育视野,2022(8):9-11.
2
李博.
对中西方体育文化自组织发展的研究[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3):27-29.
被引量:2
3
邓运龙.
运动素质、训练活动和竞技能力发展中的基本关系、递进要求与总体趋势[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4):10-17.
被引量:16
4
丁元英,王洪妮.
从“Choking”现象看竞技运动员心理技能培养模式[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6(2):106-108.
被引量:9
5
杜建军,王朝琼.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机制研究——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分析[J]
.贵州体育科技,2011(1):35-39.
被引量:1
6
刘阳.
简析艺术体操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影响[J]
.运动,2013(4):36-37.
7
陈彤,方千华.
论群体项目竞技状态的最佳调控[J]
.福建体育科技,2004,23(4):59-61.
被引量:2
8
刘建和,孙良勇,温宇红.
2003年中国运动训练学理论研究成果回顾[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30(4):36-40.
被引量:23
9
郑宏伟,李国强.
耗散结构论在培养运动员竞技能力中的应用[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19(3):60-62.
被引量:16
10
黄香伯.
运动能力的系统结构——再论运动素质与运动能力的关系[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36(1):69-71.
被引量:14
同被引文献
27
1
张健忠.
耗散结构理论在幼儿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
.安徽体育科技,2001,22(3):13-15.
被引量:2
2
陈小军.
太极拳健身技击科学原理初探[J]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20(6):84-85.
被引量:1
3
冯海峰.
运动员生物运动能力系统的耗散结构特征[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9,15(2):32-35.
被引量:2
4
田野.
从耗散结构理论看竞技运动中熵的变化与兴奋剂效应[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2,16(1):16-21.
被引量:2
5
唐竟成.
耗散结构与体育运动[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87,21(3):60-65.
被引量:3
6
吴庆华,江百龙.
中华武术审美特性的根源[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0,24(1):48-51.
被引量:14
7
许永刚,刘江南.
体育系统的开放有序与发展——耗散结构理论在体育发展中的应用[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89,9(1):8-12.
被引量:2
8
田野,田慧.
从耗散结构理论看竞技体育的发展方向[J]
.体育科学,1994,14(2):27-30.
被引量:10
9
陈志和.
析耗散结构理论对促进优秀运动队智力结构优化的作用[J]
.中国体育科技,1996,32(5):61-63.
被引量:2
10
鲁琦.
竞技体育的耗散结构分析[J]
.安徽体育科技,1995,16(3):29-30.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赵海波.
耗散结构理论与体育研究综述[J]
.体育文化导刊,2009(12):121-124.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4
1
陈家起,刘红建,孙庆祝.
回顾与思考:30年来自组织理论在我国体育科研中的应用[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6):4-9.
被引量:4
2
张文华.
体育教育生态系统管理模型的量化研究[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3(1):88-91.
被引量:3
3
贾文帅.
耗散结构理论视域下我国冰雪运动产业发展路径探析[J]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6(4):368-373.
被引量:7
4
唐曙鹏.
我国体育用品产业的发展路径研究——基于耗散结构视角[J]
.四川体育科学,2021,40(1):93-96.
被引量:1
1
宋会君.
从耗散结构理论看运动员竞技能力发展的有序性[J]
.体育与科学,2003,24(3):49-50.
被引量:41
2
王永盛.
浅析竞技体育的协同效应[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8,13(4):96-97.
被引量:4
3
冯瑞.
竞技能力系统“能量流”平衡与稳态探析[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9):22-24.
被引量:4
4
徐涛.
高级排球运动员专项特殊竞技能力系统的研究[J]
.中国体育科技,1994,30(3):13-19.
被引量:4
5
魏火艳.
论知识生态学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
.河南教育(基教版)(上),2005(12):21-21.
被引量:1
6
王锋.
足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系统研究[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3(6):93-95.
被引量:7
7
冯瑞.
对竞技能力系统“能量流”平衡与稳态的探析[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25(7):51-53.
8
仇乃民,李少丹.
论竞技能力系统的结构复杂性[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2):113-116.
被引量:19
9
张燕.
竞技能力结构理论的发展研究[J]
.商,2015,0(34):287-287.
10
徐涛.
高级排球运动员专项特殊竞技能力系统研究[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3,27(3):139-141.
科技信息
2006年 第9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