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人们无论在家庭还是在社会和国家中,都处于不同的阶层和阶级之中,会发生矛盾。周公"制礼作乐",反映了这种差异并发挥礼乐的"和为贵"的作用以规范这种差异,使礼乐同时具有分与合的功能,使礼乐处于最佳状态。但统治者将"礼"扩大化、凝固化、绝对化,使"礼"异化,"礼"必坏。孔子创建"仁"学,以"爱人"来挽救礼坏乐崩,传承并发展了先驱周公的礼乐。孟子以"义"行"仁","仁义"并举,将"仁"发展为"仁政",企图将孔子的"仁"德转化为物质力量,落实到政冶制度的层面,变为经济利益,让人们,特别是百姓受惠。但孔孟的儒家之道脱离了春秋战国的历史过渡时期大转变的现实。直到秦汉大一统之时,才彰显出适合并促进宗法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和平发展,因而从"百家争鸣"的一家走上了"独尊"的一家,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反思到思想的辩证法是,既要解放,又要统一。启迪我们信奉并践行既要解放思想,又要以马克主义为指导。
出处
《德州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6-11,共6页
Journal of Dezhou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