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佛教文化促进心智健康的自我建构机制

The Self Construction Mechanism of Buddhist Culture to Promote Mental Health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佛教文化从因缘法的视角阐释了自我的生成、存有与解脱,因缘的无常性,规定了自我不仅是五蕴合和的幻象,而且是烦恼的载体。如何了生死,得解脱,大乘佛教以破"我执"为切入点,在"无我"层面上思考自我的成长与完善,构造了完全不同于个体性自我思考框架的心智健康模式。具体表现为:在心理加工过程上注重"正知正见";在情绪体验的追求上表现为"慈悲喜舍";在日常行动的着力用心上表现为"功德圆满";在人我不二的关系上表现为"同修共度"。以这个理论分析为基础,本研究进一步编制了佛教信仰的心理功用问卷,测评了338名佛教信徒,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问卷的结构效度符合预期设想。通过理论分析和心理测验两个方面的研究,本研究认为自我建构逻辑原则在佛教因果框架下的系统性改变,是佛教文化促进心理功能优化的核心机制之一。
机构地区 曲阜师范大学
出处 《宗教心理学》 2018年第1期227-249,共23页 Psychology of Religion
基金 美国富勒心理研究院基金项目“信仰依恋的心理功用”(PS03SJC)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二级参考文献128

  • 1方朝晖.从政道到治道:中国文化的方向与出路[J].学术前沿,2013(6):36-55. 被引量:3
  • 2尤智表.一个科学者研究佛经的报告.见:虚云法师,等.黄河选编.佛家二十讲.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146.
  • 3[1]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M].庞景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 4SusanBlackmore.(2008).人的意识(耿海燕,李奇译)(pp.106,108).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5梁启超.(1936).说无我.见佛学研究十八篇,上册.(PP.27-28).北京:中华书局.
  • 6弥勒论师.(2005).瑜伽师地论.见李利安(编),瑜伽师地论(pp.853).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 7Sugamura, G. J., Haruki, Y., & Koshikawa, E (2007). Building more solid bridges between Buddhism and western psychology. American Psychologist, 62(9), 1080-1081.
  • 8Wastell, C. A. (1992). Self psychology and the etiology of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Psychology, 29, 225-233.
  • 9文益禅师.(1994).大法眼文益禅师语录.(PP.497).见续藏经,119册(pp.994).中国撰述.禅宗语录通集部,禅宗语录别集部.新文丰出版公司.
  • 10玄奘.(1998).成唯识论校释.(韩廷杰校释)(pp.332).中国佛教典籍选刊(丛书).北京:中华书局.

共引文献12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