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问答平台知乎的知识生产与公共空间建构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知乎作为一种实名社交型的问答平台,凭借其庞大的用户数量,多维的信息连接,正在成为知识传播的重要场所。更引人注目的是,知乎赋予知识主体以充分的表达权,在知识创造的过程中承认个体的价值,双维度交织的传播模式更是让信息得以跨越时空广泛传播,由此形成了独特的公共话语空间,对于理性的公共空间建构提供了契机。本文以哈贝马斯的公共理论为基点,结合具体的传播语境,从知乎平台的主体、内容、场景出发,探讨了知乎建构公共空间的路径。
作者 孟雅楠
出处 《新闻论坛》 2018年第3期19-22,共4页 News Tribun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31

  • 1李明伟,陈力丹.教授走进电视直播间的学理追问[J].当代传播,2004(2):31-32. 被引量:29
  • 2曼纽尔·卡斯特.《认同的力量》,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第75页.
  • 3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年.第527页.
  • 4詹姆斯·库兰、米切尔·古尔维奇(编).《大众媒介与社会》,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年,第164-187页.
  • 5约书亚·梅罗维茨.《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肖志军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245页.
  • 6托马斯·达文波特、劳伦斯·普鲁萨克.《营运知识》,王者译,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22-23页.
  • 7让-弗朗素瓦·利奥塔尔.《后现代状态--关于知识的报告》,丰槿山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第2页.
  • 8苏志武.《新媒体:竞舍与共赢·序言》,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页.
  • 9戈登·德莱顿、珍妮特·沃斯.《学习的革命》,顾瑞荣、陈标、许静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第60、497页.
  • 10阿尔文·托夫勒.《未来的冲击》,蔡伸章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年,第17、85页.

共引文献114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