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猪人工授精与本交对受胎率及产仔数的影响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试验选用杜洛克母猪、长白母猪、大白母猪、长大母猪样本,釆用人工授精和本交两种配方法,获得这两种不同 的配种方法对试验母猪受胎率及母猪产仔数的影响.实验数据显示人工授精与本交在影响母猪受胎率和窝产仔平均数方面 差异皆不显著( P 〉0.05),人工授精相对本交,趋向有利,同时为猪场采用人工授精配种方式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
罗志忠
郑伟
张三军
机构地区
河南省驻马店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河南省信阳市卫生监督所
出处
《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
2018年第7期5-6,共2页
Graziery Veterinary Sciences:Electronic Version
关键词
人工授精
本交
受胎率
产仔数
分类号
S858.28 [农业科学—临床兽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7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杨群,韦启鹏,周泉勇,邹志恒,唐艳强,熊兴华.
猪人工授精技术的优点、影响因素及提高措施[J]
.猪业科学,2012,29(1):98-101.
被引量:5
2
王辉田.
猪人工授精效果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措施[J]
.猪业科学,2013,30(5):50-51.
被引量:3
3
靳国旺,蔡敏.
母猪本交与人工授精生产效果的比较[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7):2768-2769.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27
1
孔令文.
影响猪人工授精效果的因素与对策建议[J]
.中国动物保健,2005,7(3):52-53.
被引量:3
2
刘国世,王剑,薛振华,田见晖,朱士恩.
国外猪人工授精技术研究进展[J]
.猪业科学,2007,24(7):16-19.
被引量:26
3
徐章龙,等.猪精液冷冻技术研究[M]//家畜繁殖与人工授精.北京:农业出版社,1980:99—107.
4
鲁绍雄.猪人工授精站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猪业科学,2012,29(1):25-26.
5
徐光明.
如何提高猪人工授精受胎率[J]
.中国猪业,2008,3(8):33-33.
被引量:5
6
吴纯柱.
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应用效果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2008(18):278-279.
被引量:4
7
凌泽继,伏彭辉,张家庆,毛献宝,蒋如明.
中国猪人工授精的研究及应用状况[J]
.养猪,2008(6):9-11.
被引量:4
8
付开琴,杨梅,张桦.
影响猪人工授精效果的原因及技术措施[J]
.云南农业,2009(4):33-34.
被引量:4
9
陈光国.
浅谈生猪人工授精受胎率低的原因及对策[J]
.畜牧市场,2009(6):48-49.
被引量:2
10
戴江,陈仕强,许丽霞,郝常宝,王立春,闫培国,苗传正.
生猪人工授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猪业,2009,4(8):31-32.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12
1
王学敏,任守文,李碧侠.
苏钟杂优母猪人工授精效果初步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2010,38(4):200-201.
2
王洪才,袁晓春.
人工输精与本交对猪繁殖性能的影响[J]
.黑龙江畜牧兽医,2010(12):52-53.
被引量:2
3
张家成,王军,吴长勇,王勇.
人工授精对种猪产仔数的影响[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10):103-106.
被引量:9
4
韦为民.
如何提高母猪人工授精受胎率[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32(8):68-68.
被引量:3
5
王辉田.
猪人工授精效果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措施[J]
.猪业科学,2013,30(5):50-51.
被引量:3
6
闫治川,霍永智,马东,任洁.
陕北白绒山羊人工授精与本交生产效益的比较[J]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3,29(7):46-46.
被引量:4
7
李定国,李旭,吴井生,杨剑波.
气温对母猪人工授精受胎率的影响[J]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8,34(6):142-144.
被引量:1
8
向发军.
云阳县生猪品种改良与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9,35(1):26-27.
被引量:4
9
高玉品.
提高猪人工授精改良效果的技术探讨[J]
.畜禽业,2021,32(10):41-42.
10
刘小艳.
提高猪人工授精改良效果的技术探讨[J]
.当代畜牧,2022(5):46-47.
1
李崎川,丁后超,李强,刘洋,王玥,沈双.
母猪产仔数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养殖与饲料,2018,17(7):9-12.
被引量:5
2
刘治理,袁思堃,孙宝华,赵梅荣.
赛得宝在奶牛同期发情程序中的应用[J]
.养殖与饲料,2018,17(9):29-30.
3
杨建军.
强化仿真法对母猪产仔数影响的对比试验[J]
.基层农技推广,2018(2):47-48.
4
张立国,王廷斌,乔艳双,秦博,于兴全.
提高母猪受胎率的几项技术措施[J]
.饲料博览,2018,28(6):90-90.
5
李光明.
提高黄牛冻精改良受胎率的关键技术[J]
.兽医导刊,2018,0(10):228-228.
6
郭建凤,牛月波,武英,成建国,林松.
分娩胎次及季节对台系杜洛克母猪繁殖性能影响研究[J]
.养猪,2017(6):33-35.
被引量:3
7
养猪四个关键的“一星期”[J]
.农家致富顾问,2018,0(11):25-25.
8
陆欣.
提局牛人工授精受胎率的措施[J]
.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8,0(7):100-101.
9
郭红光.
肉用种母牛饲养管理技术要点[J]
.中国畜牧业,2018,0(16):72-72.
10
陈江山.
奶牛人工授精技术在二十二团的应用与推广[J]
.当代畜禽养殖业,2018(8):33-34.
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
2018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