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让学生体验“做一个好人是最大的幸福”——试述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目标观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生活的那个高歌猛进的激荡时代,在那个意识形态高于一切的时代,敢于摆脱“高大上”的目标模式,坚持在日常的学习、劳动、集体生活、休闲活动,乃至通常被视为“狭隘的”家庭关系之中,依据每一个学生道德发展的最大可能,确立自己的德育目标,体现出他勇于独立思考的胆识与坚定不移的求实精神。
作者 孙孔懿
出处 《中国德育》 2018年第14期24-29,共6页 Moral Education China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二级参考文献8

  • 1[德]尼采.快乐的科学[M].黄明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 2[印]克里希那穆提.教育就是解放心灵[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
  • 3[英]齐格蒙特·鲍曼,郇建立译.被围困的社会[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
  • 4[法]帕斯卡尔.思想录[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 5[法]路易·勒格朗.今日道德教育[M].王晓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 6[美]玛莎·纳斯鲍姆.培养人性:从古典学角度为通识教育改革辩护[M].李艳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3.
  • 7[德]诺博托·霍尔斯特.何为道德--一本哲学导论[M].董璐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 8汪丁丁.转型期中国社会的社会科学研究框架[J].财经问题研究,2011(7):3-13. 被引量:9

共引文献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