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论“临证望色”的意义
被引量:
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色诊是观察病人颜面肤色的变化以了解病情的方法,在中医的诊断与治疗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临床对色诊的重视还不够。文章综述了中医经典中有关色诊的概念、源流与作用,并通过五则五色所病的医案,介绍了色诊的意义及临证中运用望色提高辨证准确性的方法。
作者
朱立
齐文升
机构地区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急诊科
出处
《环球中医药》
CAS
2018年第6期895-897,共3页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色诊
五色主病
治疗经验
分类号
R249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29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27
参考文献
1
1
刘英锋,姚芷龄,崔可.
姚荷生论色诊[J]
.江西中医药,2003,34(5):5-7.
被引量:5
共引文献
4
1
曾常春,王先菊,李子孺,刘颂豪.
中医色诊研究及光子学技术在色诊中的应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9):74-76.
被引量:21
2
胡志希,陈宝珍,陈娟.
面部色诊的研究现状与对策[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6(1):74-77.
被引量:3
3
陈豫,罗嗣卿,张光荣.
浅析浊邪及其证候特征[J]
.江西中医药,2016,47(5):19-20.
被引量:6
4
王章林,詹杰,赵文,丁珊珊,李灿东.
《望诊遵经》面部色诊学术特色[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2,28(1):41-43.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129
1
刘德果,李姿蓉,李博,赵姣,苏艺峰,陈其华.
陈其华教授基于“中医色诊”辨治恶性肿瘤经验[J]
.亚太传统医药,2021,17(3):110-112.
被引量:2
2
刘泉开.
寻找历史长河中的叙事医学元素[J]
.叙事医学,2020(4):227-227.
被引量:1
3
张宏方,白志超,李文侠,刘洋.
试论中医“益气生血,化瘀解毒”学说与现代肿瘤免疫的关系[J]
.辽宁中医杂志,2020(8):57-59.
被引量:11
4
王鸿谟.
官窍经络联络规律研究[J]
.中国针灸,2004,24(z1):103-104.
被引量:6
5
丁世幸.
《金匮要略》色诊浅述[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4,20(8):457-457.
被引量:2
6
范启霞,刘文龙.
中医五音理论及其科学价值[J]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4,17(3):3-5.
被引量:9
7
魏飞跃,尤昭玲.
《秘珍济阴》用药特色感悟[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6):479-480.
被引量:2
8
王鸿谟.
经络分野规律研究[J]
.中国针灸,2006,26(1):29-32.
被引量:3
9
丁成华,齐南,王莉,方华珍,曹晓瑞,盘莉,周志刚.
中医藏象理论在色诊中的应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4):241-243.
被引量:7
10
王历,常健菲.
《伤寒论》望诊探略[J]
.河南中医,2006,26(9):1-2.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9
1
刘德果,李姿蓉,李博,赵姣,苏艺峰,陈其华.
陈其华教授基于“中医色诊”辨治恶性肿瘤经验[J]
.亚太传统医药,2021,17(3):110-112.
被引量:2
2
陈昕力,臧颖颖,刘玥婷,陈丹,赵沛涵,王朝阳.
《黄帝内经》中面部分候经络与面部分候脏腑体系的总结与比较[J]
.环球中医药,2020,13(3):395-399.
被引量:7
3
毛冬雪,何佩娜,夏西超,邱菊,王钰帆.
浅谈中医特色诊法对人体健康风险的评估与分析[J]
.大众科技,2020,22(6):98-100.
被引量:1
4
汤莉,王永宏,陆春艳,宋琼,胡立芳.
浅析《秘珍济阴》之学术思想[J]
.中医学报,2020,35(10):2106-2110.
被引量:3
5
王婧琳,付新军,李亚军.
中医之“无形叙事”对叙事医学的启示[J]
.中国医药导报,2021,18(21):193-196.
被引量:5
6
董硕,周可林,陈家旭.
基于《伤寒杂病论》探讨张仲景面部色诊学术思想[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37(8):4604-4606.
被引量:2
7
刘佳保,乔亚,路远,汪天明,霍星星,宋航.
面诊及其客观化在肿瘤疾病诊疗中的重要价值[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23,35(4):625-630.
被引量:3
8
廖凌鑫,诸毅晖,刘薪雨,成词松.
基于色彩属性浅析《金匮要略》面部色诊体系[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24,47(2):51-54.
9
李金,李长青.
“象思维”与中医诊断[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0(68):29-30.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27
1
马圆港,冯跃,林卓胜,李胜可,吴欣,刘启超,徐红.
基于文献计量学和文本分析法的智能中医面诊分区方法系统性综述[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4,26(5):1132-1141.
2
王彦晖,奚胜艳.
中医象思维与知行合一[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3):1221-1224.
被引量:8
3
武小林,张其成.
《黄帝内经》颜面术语考释及特点研究[J]
.河南中医,2021,41(5):656-660.
被引量:1
4
潘赐明,朱培超,SISHIR Sharma,韩利震,姜楠,汪莉,董昌武.
齿痕舌源流考及临床意义探讨[J]
.陕西中医,2021,42(9):1267-1269.
被引量:5
5
宋思敏,郭扬,郭义,周鹏,王益民.
中医诊疗仪器的发展与思考[J]
.中医药导报,2021,27(8):71-74.
被引量:6
6
李盼盼,王永宏,李怡欣.
王永宏基于“腑以通为用”论治子宫肌瘤经验[J]
.河南中医,2022,42(3):388-391.
被引量:2
7
关茜,徐莹,杨帅,郭元成,李福凤.
中医面诊特征与疾病关系探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37(2):902-905.
被引量:4
8
张曦元,熊丽辉.
象思维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的运用[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2,20(9):4-6.
被引量:2
9
关茜,杨帅,郭元成,徐莹,李福凤.
肝脏、肾脏疾病患者面部不同分区面色参数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1,23(12):4764-4769.
被引量:4
10
于晓娜,连方,相珊,郑明明,王艺绚.
探析《竹林寺女科证治》之嗣育-种子观[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2,28(6):844-846.
被引量:5
1
梁倩蓉,梁瑞琼,邱鸿钟.
中西医肤色词的跨文化比较研究——以人体肤色“黑色”词群为例[J]
.医学与哲学(A),2017,38(12):27-28.
被引量:2
2
李素平,景春华.
工作坊模式在中医护理方案培训中的应用[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36):1-3.
被引量:4
3
头脑风暴[J]
.党的生活(黑龙江),2018,0(7):60-60.
4
陈云慧,张琦,张天娥,江泳,袁世清,蒋翠,叶莹,万鹏.
“互联网+”时代中医经典MOOC建设的SWOT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2018,15(15):147-148.
被引量:1
5
何召军.
这样的情境体验不要也罢[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中旬),2018,0(9):53-54.
6
李迎霞,关东升,崔姗姗.
建立内经意境,注重经典早期渗透在《中基》教学中的重要性[J]
.时珍国医国药,2018,29(7):1753-1754.
被引量:1
7
林艳.
以梦为马我先行[J]
.闽南风,2018,0(8):33-36.
8
廖显辉.
秋色[J]
.晚霞,2018,0(17):47-47.
9
周伟.
大地黄好[J]
.文苑(经典美文),2018,0(9):36-37.
10
木菠萝,Benjamint444,Joel Sartore.
探寻宋徽宗的五色鹦鹉[J]
.人与自然,2018,0(9):52-57.
环球中医药
2018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