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网络时代“后真相”次生政治舆论的双重功能及其平衡策略 被引量:14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互联网是"后真相"产生的重要前提。"后真相"是个人情感和个人信念取代事实真相的一种主观判断,它们比客观事实本身更能影响舆论。"后真相"具有"好的主观性"和"坏的主观性"。"好的主观性"易于产生良性的次生政治舆论,而"坏的主观性"则产生恶性的次生政治舆论。"后真相"的次生政治舆论功能仍然主要是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次生政治舆论监督具有不可控性和难以预测性,处理不好会给政治和社会带来巨大的风险。因而依宪法和法律对"后真相"带来的次生政治舆论进行治理是首要选择;构建政治规则,让治理服从政治规则,让治道服从政道,是其基本路径;回归事实真相,优化多中心舆论场,构建第三舆论场,是平衡次生政治舆论节点的重要选择。
出处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5-94,共10页 Probe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的协商民主制度化研究”(14AZZ003),项目负责人:杨弘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7

二级参考文献20

  • 1J·希利斯·米勒,国荣.全球化时代文学研究还会继续存在吗?[J].文学评论,2001(1):131-139. 被引量:507
  • 2[法]古斯塔夫·勒庞.乌合之众[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 3[英]安德·查得威克.互联网政治学[M].任孟山,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10.
  • 4陈方.我们是不是患上了“坏消息综合征”[N].中国青年报2013-07-10(02).
  • 5微博仪式互动的社会心理学研究---以新浪为例[D/OL][2015-09-16].http://www.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 Query ID=1&Cur Rec=1&recid=&filename=1014166942.nh&dbname=CDFDLAST2014&dbcode=CDFD&pr=&urlid=&yx=&uid=WEEv REcw Sl JHSld Ra1Fhalp IQzh WN3po NU1m Zk FHRTVTe Uht Un FDVFp5OVVh Vk Jn Y3p SQ2F2S053THVMdk93b E93PT0=$9A4h F_YAuv Q5obg VAq NKPCYc Ej Kens W4IQMovw Htwk F4VYPo Hb Kx Jw!!&v=MDAw NDFy Q1VSTDZm Yit Wd UZp SG5VTHZJVk Yy Nkdy Syt HTmp Jclp FYl BJUjhl WDFMd Xh ZUzd Ea DFUM3FUcld NMUY=.
  • 6胡泳.微博上的意见领袖[EB/OL].[2015-09-06].http://huy ong.blog.sohu.com/235044300.html.
  • 7张爱军.微博意见领袖的言论边界[N].中国青年报,2013-08-12(02).
  • 8毕研韬.解放媒体 复兴中华[J].青年记者,2008(12):14-16. 被引量:16
  • 9严耕,陆俊.关注网络信息的意识形态功能[J].前线,2008(10):14-16. 被引量:27
  • 10张海华,陈嘉婕.美国“事实核查”网站的经验与启示[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2,34(3):143-144. 被引量:12

共引文献276

同被引文献108

二级引证文献7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