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传播学视域下网络谣言型案件侦查取证研究 被引量:2

Research on Internet Rumor Case Investigation and Evidence Colle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unication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在网络公共秩序现实化治理的新常态下,网络谣言型案件愈加凸显于公众视野之中。为深层次打击该类犯罪,公安机关应当创新侦查模式,积极革新办案思维,融入现代网络技术,科学转化电子数据,密切关注网络谣言风险走向,加强对证据的固定与案件的查控。
作者 马方 王文娟
出处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8-83,共6页 Tribune of Study
基金 中国法学会2017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司法实证研究”(CLS[2017]C25)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新时代背景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向度研究”(LX2018031)的研究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11

  • 1于志刚:《制裁谣言的罪名体系需扩大》,《法制日报》2012年2月4日第7版.
  • 2佚名.《“环保专家”董良杰涉寻衅滋事被拘,师从薛蛮子》,来源:http://news.xinhuanet.com/yuqin$/2013—09/29/c-125467642_2.htm,2014年1月5日访问.
  • 3Law Reform Commission of Canada, Limits of Criminal Law--Obscenity: a Test Case, 10 Working Paper 21, 1975.
  • 4佚名.《网络造谣为何涉寻衅滋事罪》,来源:http://news.xinhuanet.corn/newmedia/2013—08/28/c一12526303l_2.htm,2014年1月5日访问.
  • 5于志刚、郭旨龙.《信息时代犯罪定量标准的体系化构建》,中国法制出版社2013年版,第254-257页.
  • 6佚名.《“转发500次”:据实证理论研究得出数据》,来源:http://news.xinhuanet.com/info/2013—12/05/c-132942093.htm,2014年1月5日访问.
  • 7佚名.《"环保专家"董良杰涉寻衅滋事被拘,师从薛蛮子》,来源:http://news.xinhuanet.com/yuqing/2013—09/29/c-125467642_2.htm,2014年1月5日访问.
  • 8于志刚.网络犯罪与中国刑法应对[J].中国社会科学,2010(3):109-126. 被引量:239
  • 9于志刚.“双层社会”中传统刑法的适用空间——以“两高”《网络诽谤解释》的发布为背景[J].法学,2013(10):102-110. 被引量:190
  • 10张向东.利用信息网络实施寻衅滋事犯罪若干问题探析[J].法律适用,2013(11):12-14. 被引量:30

共引文献92

同被引文献30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1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