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景谷县滇型杂交粳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High-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Indica Hybrid Rice in Jinggu County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云南地区属于传统高原粳稻生产区,常年致力于推广高产杂交粳稻技术。随着滇型杂交粳稻研究试验的逐渐深入,其高产栽培技术成为主要研究方向。此次研究主要分析介绍了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滇型杂交粳稻的发展现状,探究提高滇型杂交粳稻高产栽培的技术,希望能够全面提升滇型杂交粳稻产量。
作者
陶艳
机构地区
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农业和科学技术局种子管理站
出处
《南方农业》
2018年第21期3-4,共2页
South China Agriculture
关键词
滇型杂交粳稻
高产栽培技术
景谷县
分类号
S51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3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85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侯思名,刘凌云,岑晓江,殷旭东.
9个滇型杂交粳稻新品系农艺性状及外观品质分析研究[J]
.昆明学院学报,2016,38(3):87-91.
被引量:1
2
李振杰.
杂交粳稻新组合辽优5218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2017,0(4):56-56.
被引量:1
3
陈培峰,韩立宇,顾俊荣,乔中英,王文青,董明辉.
灌溉方式与施氮量对杂交粳稻颖花形成及籽粒充实的影响[J]
.核农学报,2017,31(8):1604-1611.
被引量:10
4
字秋艳,郑玉珍,朱高倩,闫成强,柳展,姜珍珍,谭学林.
滇型杂交粳稻保持系感光感温性及农艺性状变化研究[J]
.农业科技通讯,2015(12):60-62.
被引量:2
5
胡忠孝,田妍,徐秋生.
中国杂交水稻推广历程及现状分析[J]
.杂交水稻,2016,31(2):1-8.
被引量:76
二级参考文献
53
1
褚庆全,齐成喜,杨飞,刘学军.
我国杂交粳稻发展现状、问题及其对策[J]
.作物杂志,2005(1):9-12.
被引量:58
2
章秀福,王丹英,方福平,曾衍坤,廖西元.
中国粮食安全和水稻生产[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5,26(2):85-88.
被引量:188
3
周玉,徐立新,袁潜华,罗越华,姚克敏.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的光温特性及其熟期性模型研究[J]
.杂交水稻,2005,20(4):52-58.
被引量:2
4
姚友礼,王余龙,蔡建中.
水稻大穗形成机理的研究(3)品种间每穗颖花现存数与颖花分化和抽穗期物质生产的关系[J]
.江苏农学院学报,1995,16(2):11-16.
被引量:29
5
邓华凤,何强,舒服,张武汉,杨飞,荆彦辉,东丽,谢辉.
中国杂交粳稻研究现状与对策[J]
.杂交水稻,2006,21(1):1-6.
被引量:143
6
Yang, JC,Zhang, JH.
Grain filling of cereals under soil drying[J]
.中国生物学文摘,2006,20(2):38-38.
被引量:99
7
乔云发,罗盛国,刘元英,韩晓增,苗淑杰.
叶龄模式氮肥调控对水稻颖花根活量的影响[J]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6,22(2):121-124.
被引量:13
8
张祥喜,周开蓉,汤洁,王凤兰,罗林广,万建民.
杂交水稻恢复系桂99的抽穗期基因及其效应分析[J]
.作物学报,2006,32(6):833-839.
被引量:4
9
戴正元,李爱宏,刘广清,张洪熙.
江苏“三系”杂交粳稻育种现状及改良对策[J]
.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1):132-136.
被引量:6
10
葛国科,张志,石春海,吴建国,叶子弘.
稻米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对糙米重与外观品质性状间遗传相关性的影响[J]
.中国水稻科学,2007,21(1):44-50.
被引量:7
共引文献
85
1
Shiwei Bai,Hong Yu,Bing Wang,Jiayang Li.
Retrospective and perspective of rice breeding in China[J]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2018,45(11):603-612.
被引量:20
2
胡忠孝,田妍,阳和华,徐秋生.
湘丰优系列杂交稻组合的育种实践与体会[J]
.杂交水稻,2016,31(4):6-9.
被引量:2
3
牟同敏.
中国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进展和展望[J]
.科学通报,2016,61(35):3761-3769.
被引量:59
4
余四斌,熊银,肖景华,罗利军,张启发.
杂交稻与绿色超级稻[J]
.科学通报,2016,61(35):3797-3803.
被引量:29
5
范优荣,曹晓风,张启发.
光温敏雄性不育水稻的研究进展[J]
.科学通报,2016,61(35):3822-3832.
被引量:11
6
高成旭,田青兰,陶有凤,任万军.
2000—2015年四川省杂交籼稻品种的稻米品质变化分析[J]
.杂交水稻,2017,32(1):5-11.
被引量:6
7
汪鸿儒,储成才.
组学技术揭示水稻杂种优势遗传机制[J]
.植物学报,2017,52(1):4-9.
被引量:5
8
雷永群,宋书锋,李新奇.
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技术的发展[J]
.杂交水稻,2017,32(3):1-4.
被引量:14
9
胡忠孝,田妍,阳和华,刘海,史开兵,徐秋生.
中国超级稻品种数据库的构建与应用[J]
.杂交水稻,2017,32(3):5-9.
被引量:3
10
徐秀如,马国华,荀飞琼,周海平,王成豹,李水生,张宏化.
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V18S的选育[J]
.杂交水稻,2017,32(3):13-14.
被引量:2
1
栾一方,李丹丹,姜珍珍,柳展,张江丽,闫成强,普世皇,金寿林,文建成,谭学林.
水稻滇粳杂保持系具有的籼型遗传成分比率及遗传多样性分析[J]
.分子植物育种,2017,15(10):4190-4195.
2
张永梅.
葵花高产栽培技术分析[J]
.东方藏品,2017,0(3):92-92.
被引量:1
3
张惠玲.
太子参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
.南方农业,2018,12(20):60-60.
被引量:4
4
李泉伟.
论新时期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困境与对策[J]
.中国文艺家,2018,0(5):116-116.
5
钏兴宽,李国生,王硕,王锦艳,康洪灿,杨钏杰.
高原粳稻收获指数研究及超高产育种设想[J]
.中国稻米,2018,24(1):58-59.
被引量:1
6
宋天庆,赵慧珠.
大理州高海拔粳稻育种技术体系创建及成效[J]
.农业科技通讯,2017(11):33-35.
被引量:2
7
徐丕红.
浅谈湿热地区提高滇型杂交粳稻制种产量的途径[J]
.农村实用技术,2018(3):27-29.
8
杨茂霖.
景谷县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效应及对策建议[J]
.时代农机,2018,45(4):29-29.
9
解红英.
长白葱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
.南方农业,2018,12(21):19-20.
10
王吉云.
柑橘优质稳产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
.南方农业,2018,12(20):36-37.
被引量:3
南方农业
2018年 第2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