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当代电视剧妇女形象与职场空间叙事——以《我的前半生》为例
被引量:
3
Image of Women and Narration in Workplace Space in Contemporary TV Dramas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女性与职场"是电视媒介乐于表征的对象。影视作品从未婚女性的职场打拼转到对家庭妇女重返职场题材的书写,这种视角转换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本文以电视剧《我的前半生》为例,探讨女性自我意识与空间转换的文化意义及自立自强的妇女形象背后隐匿的困境。职场向家庭伦理剧有意识的渗透,看似是对一些女性婚后不安全感叙事的编码,背后缝合的却是男性他者的焦虑。
作者
罗靖
机构地区
上海大学文学院
出处
《电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2-44,共3页
TV Research
关键词
《我的前半生》
大众文化
妇女形象
职场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28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2
参考文献
1
1
管雪莲.
玛丽苏神话的历史理据、叙事范式和审美趣味[J]
.文学评论,2016(4):165-170.
被引量:9
二级参考文献
12
1
叶舒宪.
后现代的神话观——兼评《神话简史》[J]
.中国比较文学,2007(1):46-57.
被引量:16
2
[法]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全志刚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
[德]恩斯特·卡西尔 甘阳译.《人论》[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117—118页.
4
[英]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刘精明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5月版,第21-22页.
5
[法]罗兰·巴特:《神话:大众文化诠释》,许蔷蔷、许琦玲译,第169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6
[斯]斯拉沃热·齐泽克:《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季广茂译,第1页,第274-275页,第257页,第274页,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年版.
7
[奥]弗洛伊德:《梦的解析》,周艳红、胡惠君译,第290页,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版.
8
[美]阿瑟·阿萨·伯杰:《通俗文化、媒介和日常生活中的叙事》,姚媛译,第133页,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9
高建平.
消费主义时代的生产主义[J]
.读书,2013(3):54-62.
被引量:7
10
鲍震培.
媒介粉丝文化与女性主义[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120-129.
被引量:34
共引文献
8
1
李静,陶姗姗.
网络粉圈“泥塑”实践及其社会性别意涵[J]
.新媒体研究,2021,7(24):79-83.
2
郑慕雯.
浅析国产电视剧中的玛丽苏式神话[J]
.戏剧之家,2017(9):124-125.
被引量:1
3
郑保纯.
网络武侠小说女性叙事声音的诞生:以沧月《忘川》为例[J]
.小说评论,2018,0(1):120-130.
被引量:5
4
Jhony Choon Yeong Ng,高兴,谭清美.
“玛丽苏”文化对青年女性婚恋观的影响机制研究[J]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31(5):25-33.
被引量:3
5
徐丹.
从福柯看《延禧攻略》中后女性主义话语构建[J]
.文学教育,2019,0(32):28-29.
被引量:1
6
李亚芝.
“玛丽苏”现象背后的女性意识[J]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8(5):17-22.
被引量:1
7
李依蓝.
觉醒还是催眠?——批判视角下的中国现代“大女主剧”[J]
.声屏世界,2019,0(8):57-58.
8
王若存.
作为超文本艺术的互动阅读游戏:聚焦“橙光”[J]
.美育学刊,2024,15(2):97-105.
同被引文献
28
1
丘海雄,陈健民,任焰.
社会支持结构的转变:从一元到多元[J]
.社会学研究,1998(4):33-39.
被引量:196
2
何群.
大众文本:一种配方式媒介[J]
.文艺研究,2008(6):21-29.
被引量:18
3
安彩英.
论大众传播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力[J]
.新闻界,2012(19):59-63.
被引量:3
4
郭玫.
对当下家庭伦理剧中男性形象相对失衡的分析[J]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3(1):117-119.
被引量:1
5
蔡骐,胡夏滢.
养老问题的影像表达——透视电视剧《老有所依》[J]
.中国电视,2014(10):32-36.
被引量:3
6
张伟.
基于理性选择理论角度的二胎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分析[J]
.理论观察,2016(3):78-79.
被引量:6
7
曾维芳.
家务劳动分工与青年女性性别意识[J]
.青年研究,2016(3):87-93.
被引量:13
8
祝阳,雷莹.
网络的社会风险放大效应研究——基于公共卫生事件[J]
.现代情报,2016,36(8):14-20.
被引量:20
9
汤景泰,巫惠娟.
风险表征与放大路径:论社交媒体语境中健康风险的社会放大[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38(12):15-20.
被引量:32
10
王志章,刘天元.
生育“二孩”基本成本测算及社会分摊机制研究[J]
.人口学刊,2017,39(4):17-29.
被引量:60
引证文献
3
1
王磊.
都市情感剧中精英女性形象的嬗变——以《我的前半生》为例[J]
.大众文艺(学术版),2018(23):155-156.
被引量:1
2
曾慧卿.
浅析家庭伦理剧的类型承袭与创新——以《都挺好》为例[J]
.西部广播电视,2019,40(15):80-81.
被引量:1
3
刘娟,宋亭亭.
“被渲染的焦虑”:社交媒体使用与女性生育风险感知[J]
.传媒观察,2022(6):79-86.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
12
1
邓璐佳,刘皓良,赵伟英,王浩,许悦.
媒介使用对青年女性生育意愿的影响——性别角色态度的中介作用[J]
.新媒体研究,2023,9(15):32-36.
2
邵波.
当代中国伦理电视剧的突围之路[J]
.现代视听,2020(6):50-53.
3
张良驯,赵丹丹.
网络群体极化效应对青年生育焦虑的影响研究[J]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2,41(6):17-29.
被引量:5
4
宁学斯,白维军.
多维共塑:“90后”生育意愿影响因素及组合效应——基于37名“90后”访谈的混合研究[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2(5):79-90.
5
黎藜,熊宣,曹珊雨.
“摇摆”的生育意愿:育龄女性生育认知与信息传播的互动与博弈[J]
.新闻与写作,2023(11):54-66.
被引量:3
6
嵇艳,孙宏玉,徐鋆娴,时春红,周强,孙玉梅.
公众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感知与应对的质性研究[J]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23,44(9):1030-1035.
7
屈越.
国内内容分析法在社交媒体研究的应用现状[J]
.新闻研究导刊,2024,15(1):11-13.
8
马超,郎佩冉.
框架理论视域下主流媒体对三孩政策建构的差异性分析[J]
.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39(2):59-69.
9
林秀红,倪孚镛,章林知,冯晓奇,王思宇,莫丽春,罗俊杰,邹燕.
“三孩”生育政策下社交媒体使用对大湾区居民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24,32(5):983-989.
被引量:3
10
高原.
新媒体时代教育焦虑的心态建构及其纾解路径[J]
.教育传媒研究,2024(4):49-55.
1
布布汉.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以电视剧《二胎时代》为例[J]
.青年时代,2017,0(14):26-26,27.
2
沈晓红.
《老汉的集会》:黑人男性身份的重构[J]
.外文研究,2013,0(4):48-53.
3
王库.
全面探索长白山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之路[J]
.新长征(党建版),2018,0(6):12-13.
4
宋小慧.
都市情感剧中的女性形象探析——以《我的前半生》为例[J]
.视听,2018,0(5):104-105.
被引量:3
5
邢捧.
分析《我的前半生》与《伤逝》新旧子君命运不同的原因[J]
.戏剧之家,2018(10):93-93.
6
余玮.
罗舒琪 感谢磨难让我撑起晴空[J]
.中华儿女,2018,0(16):26-28.
7
林丽滨.
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及翻译技巧初探[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34(3):394-394.
被引量:4
8
姚婷.
《中国青年》的妇女观与妇女改造[J]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9(3):169-172.
9
李秀萍.
新时期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变迁[J]
.广西社会科学,2018(4):172-176.
10
刘明亮.
浅谈戏剧表演艺术的形象塑造[J]
.明日风尚,2018,0(13):16-16.
电视研究
2018年 第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