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繁荣种畜场两种栽培模式下不同玉米品种产量形成的差异分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试验通过繁荣种畜场两种栽培模式下不同玉米品种产量形成进行分析,研究玉米品种在两种栽培模式下产量形成的差异。试验表明,大垄双行栽培模式下虽然百粒重每穗粒数较正常栽培模式降低,但是每公顷有效穗数显著提高,同一品种采取大垄双行栽培模式能显著提高玉米产量,繁荣种畜场所属地区选择先玉335配合大垄双行栽培模式能取得较高的产量。
作者
吕艳超
邰国庆
夏厚禹
机构地区
吉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黑龙江省农垦齐齐哈尔管理局繁荣种畜场
吉林省土壤肥料总站
出处
《吉林农业》
2018年第10期74-75,共2页
AGRICULTURE OF JILIN
关键词
玉米
大垄双行
栽培模式
差异分析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5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74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7
1
王佳江,蔡红梅,谭化,穆楠,高明.
吉林省玉米生产情况概述[J]
.现代农业科技,2016(10):48-49.
被引量:2
2
李向军,许春林,赵大勇,耿涛,张宝库.
1GZ-440V4玉米大垄双行联合整地机的设计[J]
.农业科技与装备,2015(7):1-4.
被引量:2
3
张相英.
玉米大垄双行覆膜栽培技术[J]
.农村实用工程技术(温室园艺),1997(11):20-21.
被引量:3
4
孟九.
黑龙江省膜下滴灌玉米栽培技术试验初探[J]
.北京农业(上旬刊),2016(2):31-32.
被引量:1
5
窦超银,孟维忠.
种植密度对大垄双行膜下滴灌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J]
.灌溉排水学报,2014,33(6):97-100.
被引量:12
6
白伟,孙占祥,郑家明,侯志研,刘洋,冯良山,杨宁.
辽西地区不同种植模式对春玉米产量形成及其生长发育特性的影响[J]
.作物学报,2014,40(1):181-189.
被引量:56
7
韩毅强,高亚梅,郑殿峰,杜吉到.
寒区玉米大垄双行直播技术研究[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4,32(4):128-132.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45
1
高亚男,曹庆军,韩海飞,崔金虎,王洪预.
不同行距对春玉米产量和光合速率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10,18(2):73-76.
被引量:31
2
汤华,黄益勤,严建兵,刘宗华,汤继华,郑用琏,李建生.
玉米优良杂交种豫玉22产量性状的遗传分析[J]
.作物学报,2004,30(9):922-926.
被引量:25
3
张学礼,胡振琪,初士立.
土壤含水量测定方法研究进展[J]
.土壤通报,2005,36(1):118-123.
被引量:161
4
沈秀瑛,戴俊英,胡安畅,顾慰连,郑波.
玉米群体冠层特征与光截获及产量关系的研究[J]
.作物学报,1993,19(3):246-252.
被引量:127
5
武志海,王晓慧,陈展宇,张治安,徐克章.
玉米大垄双行种植群体冠层结构及其微环境特性的研究[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05,27(4):355-359.
被引量:13
6
于明彦,代秀云,夏远峰,许明学,柳迎春,刘爱华.
吉林省专用型玉米品种现状及育种对策[J]
.玉米科学,2005,13(3):32-34.
被引量:4
7
杨克军,李明,李振华.
栽培方式与群体结构对寒地玉米物质积累及产量形成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11):157-160.
被引量:31
8
武志海,张治安,陈展宇,徐克章.
大垄双行种植玉米群体冠层结构及光合特性的解析[J]
.玉米科学,2005,13(4):62-65.
被引量:79
9
王庆成,牛玉贞,徐庆章,王忠孝,张军.
株型对玉米群体光合速率和产量的影响[J]
.作物学报,1996,22(2):223-227.
被引量:63
10
苏义臣,金明华,苏桂华,万力波,焦仁海.
吉林省近十年特用玉米品种概况[J]
.农业与技术,2006,26(3):72-73.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74
1
孙桂华,赵红岩.
扎兰屯市应用玉米大双覆膜立体种植技术的效果与分析[J]
.内蒙古农业科技,1999(4):34-35.
2
孙桂华,赵红岩,潘双山,谷兴杰.
扎兰屯市应用玉米大双覆立体种植技术的效果与分析[J]
.内蒙古草业,1999(2):22-23.
3
汤文光,肖小平,唐海明,杨光立.
不同种植模式对南方丘陵旱地土壤水分利用与作物周年生产力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2014,47(18):3606-3617.
被引量:18
4
白伟,孙占祥,郑家明,郝卫平,刘勤,刘洋,冯良山,蔡倩.
虚实并存耕层提高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J]
.农业工程学报,2014,30(21):81-90.
被引量:41
5
白伟,逄焕成,牛世伟,蔡倩,安景文.
秸秆还田与施氮量对春玉米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J]
.玉米科学,2015,23(3):99-106.
被引量:25
6
刘宇航,王志丹,王贺,吴敬学.
辽宁省玉米生产区域优势布局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7):65-67.
被引量:9
7
王娟,江天才,万素梅.
不同间作种植模式对棉花生长发育及品质影响[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5,33(5):58-62.
被引量:8
8
白伟,孙占祥,郑家明,郝卫平,刘勤,冯良山,蔡倩,冯晨.
耕层构造对春玉米产量形成及生长发育特征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2015,30(5):205-213.
被引量:14
9
赵丽,郭虹霞,王创云,邓妍,王陆军,张丽光,李永平,王美霞,王晋,李海燕,杨慧珍.
不同种植模式对春玉米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J]
.山西农业科学,2015,43(11):1434-1437.
被引量:4
10
苌建峰,张海红,李鸿萍,董朋飞,李潮海.
不同行距配置方式对夏玉米冠层结构和群体抗性的影响[J]
.作物学报,2016,42(1):104-112.
被引量:50
1
王彧超,李洪,王瑞军,郭妙.
东华北中熟春玉米区33个试验品种丰产性比较分析[J]
.北方农业学报,2018,46(3):7-12.
被引量:4
2
刘奇华,孙召文,李广贤,陈峰,周学标.
条播方式下不同播种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J]
.大麦与谷类科学,2018,35(3):26-29.
被引量:1
3
王梅.
剪叶强度对不同密度夏玉米产量及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J]
.河北农业科学,2018,22(3):9-13.
被引量:1
4
陈向华.
孟津县2017年玉米品种比较试验总结[J]
.河南农业,2018,0(25):42-42.
被引量:1
5
邵帅,王国宏,樊勇,史磊.
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J]
.辽宁农业科学,2018(3):1-4.
被引量:5
6
朱军.
石榴新品种——塔山软籽[J]
.中国果业信息,2018,35(6):63-63.
被引量:1
7
郭瑞红,杨国华,陈苍,杨文霞,马正龙,闫永明.
中晚熟玉米新品种酒623选育报告[J]
.甘肃农业科技,2018,49(8):7-9.
被引量:1
8
孔飞扬,江立庚,文娟,郝向阳.
直播水稻产量、产量构成因子和干物质积累的变化特点及其相互关系[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8,37(5):11-17.
被引量:19
9
谢红英,梁志辰,汤丹峰,韦范,李增强,史奇奇,贾瑞星,周瑞阳,陈鹏.
不同类型大豆品种广西南宁引种试验[J]
.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8):36-38.
被引量:2
10
刘启鹏.
紫云英翻压还田下单季稻减量施肥试验[J]
.福建农业科技,2018,49(5):52-53.
被引量:1
吉林农业
2018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