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照”:《文心雕龙·知音》篇中的理解论及其意义 被引量:2

“Zhao”:the Theory of Understanding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the Wen Xin Diao Long·Zhi Yin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照"在《文心雕龙·知音》篇中出现七次,是高频词和关键词,构成其讨论的主题。对"照"字各注家或则失注,或注而又有轻浅与专深之疏。"照"在此篇语境中乃是理解之意,《知音》篇也确实蕴含了解释学的理解论特征和内涵。而刘勰在篇中讨论的"照"的行为主体是作为"观文者"的普通读者,所以它又是读者论,与其他各篇中的作品论、创作论、作家论、世界论等,共同构成了《文心雕龙》文学理论的完整体系。
作者 王广州
出处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48-52,共5页 Journal of Yangtze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5YJC720023)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10

  • 1华东六省二院校编.外国文学教学参考资料(第三册)[M].神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
  • 2刘勰著 周振甫注.文心雕龙注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 3黄维梁.《精雕龙与精工瓮-刘勰和“新批评家”对结构的看法》,载饶芄子主编.《文心雕龙研究荟萃->文心雕龙>一九八八年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上海书店,1992年,第345-357页.
  • 4蔡英俊.《“知音”探源-中国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颜岜阳.《<文心雕龙>“知音”观念析论》,载吕正惠,蔡英俊主编.《中国文学批评》第一集,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92年,第127-144,195-230页.
  • 5朱东润.《国风出于民间论的质疑》,《读诗四论》,台北.东升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70年,第1-64页.
  • 6屈万里.《论国风非民间歌谣的本来面目》,《书佣沦学集》,台北.台湾开明书店,1969年,第193-214页.
  • 7魏源.《诗古微》上编之一《通论传诗异同·齐鲁韩毛异同论中》,魏源全集编辑委员会编校.《魏源全集》第1册,长沙.岳麓书社,2004年,第129页.
  • 8韩婴.《韩诗外传》,转引自曹大中译.《白话韩诗外传》附录,长沙.岳麓书社,1994年,第355页.
  • 9廖栋梁.《滋味.以味论诗说初探》,吕正惠,蔡英俊主编.《中国文学批评》第一集,第95-126页.
  • 10颜岜阳.《<文心雕龙>“知音”观念析论》.吕正惠;蔡英俊主编.《中国文学批评》第一集.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92年.第127-144;195-230页.

共引文献10

同被引文献11

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