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机遇或牢笼:新媒介话语下的诗歌写作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新媒介语境下的新生事物能够为诗歌写作提供新的契机,新媒介话语能以强力导引着诗歌写作的倾向、形塑着诗歌的新样态、改变诗歌的存在方式甚至改变着我们的诗学观念。但它也制造了许多困境,尤其是当诗歌话语对新媒介话语进行转化的过程中,常常出现许多不兼容甚至被瓦解的现象,这使得当下已是艰难的诗歌创作陷落在更为被动窘迫的境地。本文即是观察诗歌写作与新媒介话语相遇因碰撞而激发的种种可能。
作者 李海英
出处 《中国诗歌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201-212,共12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新诗现代进程中’经验诗学’的建构与作用研究”(项目批准号:17BZW167)的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39

  • 1杨天.大灾难后的中国诗歌[J].北方音乐,2008,28(7). 被引量:1
  • 2王家新.诗歌,或悲痛的余烬[J].天涯,2008(6):23-27. 被引量:1
  • 3柏桦.史记:20世纪60年代[J].大家,2010(9):15-57. 被引量:2
  • 4海登·怀特.作为文学虚构的历史文本[M]//张京媛.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161,163.
  • 5卡尔维诺.未来千年备忘录[M].杨德友,译.香港:社会思想出版社,1994,6.
  • 6徐敬亚.大灾中的诗歌悲凉--我恶劣的“地震”诗歌记忆[A].李静编.2008中国随笔年选[C].广州:花城出版社,2009.
  • 7艾略特.诗的三种声音[A].艾略特诗学文集[C].王恩衷编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249.
  • 8朵渔.为什么普遍写得这么差.诗歌与人·汶川地震诗歌写作反思与研究,2008,(20).
  • 9艾略特.诗的社会功能[A].艾略特诗学文集[C].王恩衷编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240.
  • 10孙文波.诗的道德-写在汶川地震之后.诗歌与人·汶川地震诗歌写作反思与研究,2008,(20).

共引文献1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