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改革开放文学四十年:非虚构文学的兴起及辨析 被引量:17

Literature During 4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Up:The Emergence and the Discrimination of Non-fiction Literature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作为概念和文体的"非虚构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还处于争议和辨析之中。非虚构文学并不排斥"个人性"的存在,是因为作家对"我"在文本中的位置有新的理解,认为作为作家的"我"与现实之间是平等甚至是低于现实的存在,而所谓的"现实"也没有终极的存在,而是有待不断发现的内部风景。在此意义上,非虚构文学所被强调的"真实性"只是"有限"的真实,而非客观的全景的真实。 Non-fiction literature as a concept and a style is still in dispute and discrimin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Non-fiction literature does not exclude the existence of personality be-cause authors have a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 of"I"in texts, claiming that"I"as the author amequal or even inferior to reality, and that the so-called reality is not an ultimate end but the content re-mains to be explored. In this sense, the truth stressed in non-fiction literature is merely the limited truth rather than the objective panoramic truth.
作者 梁鸿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
出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7-52,共6页 Jiangsu Social Scienc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18

  • 1[法]让·博德里亚尔 王为民译.《完美的罪行》[M].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49、7页.
  • 2[捷克]米兰·昆德拉 孟湄译.《小说的艺术》[M].北京三联书店,1992年.42页.
  • 3洪治纲.底层写作与苦难焦虑症[J].文艺争鸣,2007(10):39-45. 被引量:109
  • 4[美]厄尔·迈纳.《比较诗学》,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第129页.
  • 5连珩,李曦珍.后现代大祭师的仿象、超真实、内爆——博德里亚电子媒介文化批评的三个关键词探要[J].科学.经济.社会,2007,25(3):82-85. 被引量:7
  • 6王安忆.《虚构与非虚构》,《人民政协报》,2010年3月6日.
  • 7董鼎山.《所谓“非虚构小说”》,《读书》1980年第4期.
  • 8蒋楚婷:《把握复杂、丰厚的抗战历史——王树增谈(抗日战争)》,《文汇读书周报》2015年7月15日.
  • 9梁鸿:《我的梁庄,我的忧伤》,《光明日报》2013年8月6日.
  • 10许吻:《军旅作家王树增:写完(抗日战争)心里终于能踏实了》,《文汇报》2015年4月14日.

同被引文献163

二级引证文献2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