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儒家生命哲学视域下对阿伦特政治哲学的考察——以《易传》与《康德政治哲学讲稿》为基础文本 被引量: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阿伦特分析了二战以来现代欧洲政治危机的思想根源,即真理对意见的侵害。进一步说,是对真理普遍性的追求让人放弃个体性,最终放弃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对于此,阿伦特试图一方面消解道德形上学,一方面基于意见和行动重建道德疆域。因此阿伦特将康德局限于艺术和审美领域中的判断力范畴解放出来,引入政治和道德领域,试图接续起自柏拉图之后转向歧途的古希腊城邦政治智慧。阿伦特批判基于抽象普遍性的道德形上学,同时高扬表现为良知的具体普遍化情感认知,这一点在根本上与儒家哲学是一致的。阿伦特对康德共通感、典范、代表化思索和品味的解读,与儒家哲学重要范畴感通、希贤希圣、以物观物和类族辨物的内涵也深为契合。然而究其根本,阿伦特的理念奠基于"思",强调思考的独立性,而儒家思想奠基于"爱",着重"仁心"感通。总之,阿伦特政治哲学与儒家道德哲学既有系统性的一致,二者的本源理念和具体阐发也可以构成相互补充。将二者对读,对于儒学之现代转化颇具启发意义。
作者 刘云超
出处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7-111,共15页 DongYue Tribune
基金 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儒家生命哲学思想研究"(项目批准号:17BZX066)阶段性成果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21

  • 1孟世凯.甲古文中“礼”、“德”、“仁”字的问题[J].齐鲁学刊,1987(1):87-89. 被引量:13
  • 2阿伦特.极权主义的起源[M].林骧华,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420-42.
  • 3阿伦特.人的境况[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9.
  • 4《礼记·礼运》,孙希旦.《礼记集解》,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620页.
  • 5阿伦特.过去与未来之间[M].王寅丽,张立立泽.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 6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卷8《孟子》,《船山全书》第6册,长沙:岳麓书社,1996年,第911页.
  • 7王弼著,楼宇烈校释.《论语释疑》,《王弼集校释》,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621页.
  • 8杨泽波.《孟子与杨国荣.《孟子的哲学思想》,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18-119页.
  • 9杨泽波.《孟子与中国文化》第4部分,第199--200页.中国文化》第4部分,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99-200页.
  • 10阿伦特.耶路撒冷的艾希曼[M].孙传钊,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54-55.

共引文献13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