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犯罪中止的自动性判断

The Automaticity Judgment of the Discontinuation of Crime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对于中止犯的减免处罚根据,应当并合考虑社会危害性减少说与刑罚目的说,即要求行为人客观上减轻或消灭了社会危险性后果,主观恶性降低,实现主客观的统一。刑罚目的已经得以实现,没有再对其予以特殊预防与一般预防的必要。相比较心理任意性学说,规范地判断行为人的任意性是必要的,即行为人反规范的意思应当回归到刑法所允许范围内,对于行为人中止的自动性认定有利于实现犯罪预防。关于中止自动性的认定,从心理任意性向规范任意性的转变可能会更加紧缩中止犯的范围,但其必然有助于正确区分中止与未遂两种停止形态,实现刑罚预防的目的。
作者 王惠敏
出处 《中国刑警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60-68,共9页 Journal of Criminal Investigation Police University of China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二级参考文献89

  • 1赵秉志.海峡两岸犯罪中止形态比较研究[J].法制与社会发展,1997,3(5):29-39. 被引量:14
  • 2桑本谦.法律解释的困境[J].法学研究,2004,26(5):3-13. 被引量:202
  • 3袁彬.中止犯若干问题比较研究[J].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6(6):10-15. 被引量:9
  • 4[日]大谷实:《刑法讲义总论》(新版第2版),黎宏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30页.
  • 5姜伟:《犯罪形态论》,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第347页.
  • 6[日]木村龟二.《刑法总论》,有斐阁1978年增补版,第362页.
  • 7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3版,第467-472页.
  • 8黄惠婷.《论中止犯之‘己意’》[J].台湾本土法学,2005,(72):32-32.
  • 9张明楷.《刑法学》(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378页
  • 10[日]内藤谦.《刑法讲义总论(下)Ⅱ》,有斐阁,2002年版,第1353页.

共引文献3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