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的货币起源于何时?最早的货币形态是什么?这一直是令人关注的问题。“随着劳动产品转化为商品,商品也在同一程度上转化为货币。”显然,货币的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远古,人类的生产仅能维持自身的生存繁衍,但生产力提高、剩余产品出现后,部落内部或部落之间的交换才成为可能,当然这种交换只能是物物交换。距今五六千年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层中出土的大量精美的彩陶及一些原始装饰品,其中包括海贝,表明以商品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已经出现。在商品交易中,一些受人欢迎、普遍需求的商品起着价值尺度及交换媒介的职能作用并最终从商品范畴中分化出来,成为正式的货币。《史记·平淮书》云:“太史公曰:农工商交易之路通,而龟贝金钱刀布之币兴焉,所以来久远,自高辛氏之前尚矣,靡得而记云。”确是真知灼见。以殷商考古所发现的币类来看,绝大多数是海贝。这些海贝本来只有在沿海的居民才可能直接得到。贝的光泽会增加装饰美,并且体积小,携带方便,不易被损,因而在交换中就较易取得货币职能。关于海贝是否是实物货币,钱币学界历来有争论。我认为海贝不是实物货币,虽然它是由实物直接转化而来的。海贝与兽皮、布帛等实物货币比较起来,质地坚硬,小巧玲珑,不用分割,携带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