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民国时期男性影星的审美性研究 被引量:1

The Aesthetics of Movie Actors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男性影星作为明星群落的一大组成部分,在被看的视阈下多处于被动地位。民国时期,男影星的诞生比女影星要早,但其关注度不及女影星。男性影星的或显或隐凸显出特定时代的文化形态。透过众多银幕形象,可以观察大众审美观念的差异与变化,并剖析男星群落代表的审美文化符号、性别文化标签和社会意识之内涵。在民国影像的"秩序场"内,男星群落为中国早期明星制的完善奠定了基础,其审美辐射与审美价值更彰显出潜在的"美感"。 As a part of the star industry, movie actors play a passive role under the gaze of the public.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movie actors gained less attention than actresses. The gaze upon them reflected the changes in the public opinions. Movie actors represented the aesthetics, gender construction, and social consciousness of their time, and laid the foundation for the early Chinese star system.
作者 徐丛丛 朱善智 XU Cong-cong;ZHU Shan-zhi
出处 《文化艺术研究》 CSSCI 2018年第3期78-84,共7页 Studies in Culture and Art
关键词 民国男星 性别话语 形象塑造 表演体系 审美性 movie actors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gender discourse image performance aesthetic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二级参考文献22

  • 1徐国桢.《上海生活》.上海世界书局,1930年版,第58—59页.
  • 2《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第4583页.
  • 3东林《五官四肢上明星们的魅力》,《申报》“电影专刊”,1934年7月29日.
  • 4忡琴《明星们的秋波》,《申报》“电影专刊”,1933年4月3日.
  • 5《报海零星》,《联华画报》,1933年1月11日.
  • 6英文名为笔者注.《胡蝶·陈玉梅·阮玲玉》,《申报》“电影专刊”,1932年12月9日.
  • 7虞清华《中国女性小评》.《申报》1932年12月2日.
  • 8《胡蝶回忆录》,北京:新华出版社1987年版.
  • 9《明星日报》创刊号,1933年1月1日.
  • 10成卿《胡蝶是时代的宠儿》.《彩戏生活》1931年第1卷.第34期.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