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劳动》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3-17,共5页
China Labor
同被引文献272
-
1郑也夫.信任与社会秩序[J].学术界,2001(4):30-40. 被引量:60
-
2肖卫兵,钱大军.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反思与重构[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1(1):34-36. 被引量:2
-
3方流芳.民事诉讼收费考[J].中国社会科学,1999(3):130-153. 被引量:185
-
4田平安,杜睿哲.程序正义初论[J].现代法学,1998,20(2):4-11. 被引量:82
-
5周贤奇.德国劳动、社会保障制度及有关争议案件的处理[J].中外法学,1998,10(4):108-117. 被引量:16
-
6周永坤.论宪法基本权利的直接效力[J].中国法学,1997(1):20-28. 被引量:153
-
7梁慧星.从近代民法到现代民法——二十世纪民法回顾[J].中外法学,1997,9(2):19-30. 被引量:371
-
8靳学筠.对劳动争议案件仲裁前置原则的反思和重构[J].法律适用,1999(3):11-14. 被引量:5
-
9张志强.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的冲突及协调[J].法律适用,1999(6):29-31. 被引量:3
-
10李德齐,袁铁铮,柳军.工业化市场经济国家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比较研究[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1999,18(4):39-42. 被引量:2
引证文献43
-
1梁高峰.中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法律构想[J].社科纵横,2005,20(5):117-118.
-
2曹飞.劳动契约的法经济学分析[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9(5):104-110. 被引量:1
-
3卫学芝.我国劳动权救济制度的完善[J].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2007,23(4):87-90. 被引量:1
-
4丁涛.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模式选择[J].法制与社会,2008(15):21-22. 被引量:2
-
5陈彬.论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重构[J].现代法学,2005,27(6):93-99. 被引量:11
-
6侯玲玲.中国和瑞典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比较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7(3):217-220. 被引量:13
-
7杜波.对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方式的利弊分析及思考[J].茂名学院学报,2006,16(5):67-70.
-
8陈凌,曹飞.劳动争议案件数量的灰色预测及启示[J].技术经济,2007,26(5):91-94. 被引量:3
-
9孙桂中.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现状及改革目标[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3):76-79.
-
10王从烈.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重构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07(4):23-2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69
-
1陈雯.劳动仲裁调解机制的创新与实践[J].中外企业文化,2021(10):42-43. 被引量:2
-
2李晓倩.高等学校“非升即走”合同纠纷的裁判路径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21(6):84-89. 被引量:6
-
3吕富生.用人单位缔约知情权“直接相关”标准的限制路径[J].中财法律评论,2020(1):325-341. 被引量:1
-
4王书柏,朱晓乐,胡祎.我国职业培训事业回顾及展望——基于政策演进视角[J].社会科学家,2021,36(5):156-160. 被引量:6
-
5柯振兴.“一裁两审”: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效率悖论及其改进——基于2014~2018年北京法院审理的4431件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案件判决书[J].人大法律评论,2022(1):46-72.
-
6周湖勇,张璐.社会法诉讼特别程序的规范分析与程序建构[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4(4):64-73. 被引量:2
-
7王阳,杨宜勇.健全更高质量就业促进机制研究[J].劳动经济评论,2020(2):97-116.
-
8周圆.社会法对平等就业权私法救济困境的破解研究[J].河北法学,2023,41(2):162-183. 被引量:3
-
9曹薇薇.人口政策转型期平等就业权的司法救济[J].法学,2022(6):175-192. 被引量:12
-
10邓静秋.同性恋教师被开除案件中的平等就业权问题[J].反歧视评论,2021(1):3-17.
-
1赵维华.重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设想[J].长治学院学报,2008,25(4):1-3.
-
2张晓琴.劳动争议及其处理体制[J].宁夏党校学报,2001,3(4):58-60. 被引量:2
-
3于同志,卢小楠,李敬.比较法视野下未成年人案件处理体制的构建[J].青少年犯罪研究,2006(5):80-85.
-
4燕艳.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0(2):65-68. 被引量:2
-
5俞虹.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法律思考[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2):24-26. 被引量:1
-
6胡艳梅.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评析[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6,5(3):29-31.
-
7蔡颖,张群.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选择[J].山东工商行政管理,2000(9):25-26.
-
8林丽玉.我国内地与香港地区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比较研究——以新《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为视角[J].法制与社会,2008(31):59-60. 被引量:2
-
9潘晨子.未成年人犯罪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0):211-212.
-
10陈新.劳动争议处理体制应实行两裁终决[J].中国劳动,2001(12):26-28. 被引量: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