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管法高压喷射灌浆技术在于桥水库坝基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3
出处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9-60,63,共3页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同被引文献13
-
1宋庆平.高压喷射灌浆在土石坝防渗加固中的应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9,0(12):48-49. 被引量:6
-
2陈阵,刘纪峰,尹鹏.高压喷射灌浆在长江沿江堤防渗工程中的应用[J].建筑技术,2005,36(7):515-515. 被引量:2
-
3华南理工大学等.地基及基础(第三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388-390.
-
4中国水利协会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委员会.2006水利水电地基与基础工程技术2006:496-522.
-
5华南理工大学.地基及基础:第3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388-390.
-
6姚文秀.高压喷射灌浆在大梁水库坝基处理中的应用[J].人民黄河,2007,29(12):79-80. 被引量:5
-
7程鉴基,程鉴添,程文汉.砾石层防渗固结帷幕的化学渗透灌浆[J].建筑技术,1999,30(2):93-94. 被引量:1
-
8卢晓鹏.高压喷射灌浆技术在云南病险水库加固工程中的应用[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2,32(5):82-85. 被引量:16
-
9潘维宗.高喷灌浆技术在岭澳水库土坝防渗工程中的应用[J].水利水电技术,2001,32(11):35-37. 被引量:4
-
10彭军,方艳平,陈阵.汉口沿江堤A段防渗工程异常情况的处理措施[J].水利水电快报,2002,23(7):8-10. 被引量:2
引证文献3
-
1黄有文.高喷灌浆技术在天湖水库土坝防渗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水运(下半月),2021,21(10):88-89. 被引量:6
-
2陈阵,刘纪峰,尹鹏.高压喷射灌浆在长江沿江堤防渗工程中的应用[J].建筑技术,2005,36(7):515-515. 被引量:2
-
3张永红,陈阵,黄凌春,刘伟群.振冲碎石桩加高压旋喷围封墙消减地基液化危害在北关拦河闸地基处理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纵横,2010(10):85-8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9
-
1胡关保.水库拦河坝坝体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23,23(7):116-117. 被引量:1
-
2张永红,陈阵,黄凌春,刘伟群.振冲碎石桩加高压旋喷围封墙消减地基液化危害在北关拦河闸地基处理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纵横,2010(10):85-87. 被引量:1
-
3孙建民,张益波.变电站工程液化地基处理方案研究[J].上海电力,2018,0(3):32-35.
-
4彭军,方艳平,陈阵.汉口沿江堤A段防渗工程异常情况的处理措施[J].水利水电快报,2002,23(7):8-10. 被引量:2
-
5欧阳冬云.中型土石坝的病险分析及除险加固研究[J].云南水力发电,2022,38(11):85-89. 被引量:2
-
6李玲.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中高喷灌浆技术应用[J].吉林水利,2023(11):67-70.
-
7李国模.水库大坝除险加固设计要点分析——以茂名市蛟潭水库为例[J].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2023(12):54-56.
-
8赵静,赵春松.灌浆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J].中国厨卫,2024,23(4):216-218.
-
9曹俊.基于水泥灌浆废料的路面空鼓区充填性能研究[J].交通世界,2024(21):26-28.
-
1宫继昌,李振丰.八楞山水库坝基处理设计及运行情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4):300-300.
-
2迟颖,赵鹏,刘兆楠.卧龙水库坝基处理中的帷幕灌浆施工[J].东北水利水电,2008,26(1):16-17.
-
3牛国生.振冲碎石桩在水库坝基处理工程中的应用[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16,43(1):75-80. 被引量:7
-
4宋聚凤.强夯法在西沙河水库坝基处理中的应用[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0,8(A02):133-134. 被引量:1
-
5马志坚.中卫市照壁山水库坝基处理灌浆试验[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09,7(2):58-60. 被引量:10
-
6王付林,李世虎.预浸水法在棉山湾水库坝基处理中的应用[J].中国水利,2009(16):28-29. 被引量:3
-
7刘书定,齐书杰,杜克勤,刘艳萍.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在西段村水库坝基处理中的应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6,0(1):21-22. 被引量:1
-
8常江,李飞.甘泉县雨岔水库坝基防渗帷幕灌浆探析[J].地下水,2015,37(5):188-189.
-
9梁剑,孙长东,杨广建,雷应国.强夯法在水库坝基处理中的应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4,0(3):29-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