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场景变迁与政治社会化——异地班维族学生国家认同建构成效及机理的回溯研究 被引量:12

Scenes Migration and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Retrospective Study on the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National Identity Construction of Uygur Students in Classes Elsewhere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逐步建立了包括疆内初中班、内地新疆高中班等在内的异地办班民族教育政策体系,大部分异地班新疆学生由此升入内地高校就读,其中多数是维吾尔族学生。回溯研究发现,异地班就学经历,使得这些维族学生的政治社会化内嵌在不断变换的场景中,而场景本身亦是国家制度化建构的产物,他们的国家认同建构即是在制度化的场景下,学校师生之间、学生与社区环境之间、学生与原生家庭之间紧密互构的结果。其中学校作为最主要的社会化主体,其爱国主义教育成效对国家认同建构的影响显著,但是各阶段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程度并不相同,内高班阶段爱国主义教育成效最高,对国家认同的影响也最高;大学阶段居于第二,但对国家认同的影响居于第三;内初班阶段爱国主义教育成效位列第三,对国家认同的影响居于第二;小学期间爱国主义教育成效最差,对国家认同的影响也最低。各阶段爱国主义教育及作用的不同源于外部场景、教师及学生之间互动模式及效果的差异。此外,社区、家庭两种社会化主体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影响也不容小觑。因此,我们应进一步营造良好场景,以促进少数民族学生基于有利"场景",形成"主体间性"的正确国家观念,充分发挥民族教育政策在学生政治社会化中的重要作用。
出处 《教育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23,共10页 Education Research Monthly
基金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内地高校维吾尔族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教育研究"(DEA140264)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6

二级参考文献339

共引文献580

同被引文献176

引证文献12

二级引证文献3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