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艺术鉴赏(审美),是精神哲学向上之一路径。从主观方面说,它包括“情感心”和“思维心”;从客观方面说,它包括可见的行动者(画家与鉴赏者)、行动对象(笔、墨、纸)、行动取向(“骨法用笔”等)、行动样式(作品)。而发为客观者,也可以叫作“境”,与前者主观方面的“心”对举。“情感心”也即“心灵”“心源”,是创作的出发点,也是鉴赏的归宿。这个出发点与归宿的追求是“作品性”,也即“精神”,表之山水画为“气韵生动”。而“气韵”显则“精神”见。气是“动态的流行”,韵是“流行的旋律”,合之为生命力的节奏,亦“动”亦“静”。无论绘画还是书法,皆有“节静”当求,盖因“节静”可以“致远”。远者之法有三:高、平、深。从笔墨方面说,三远法支撑着“气韵生动”的局面;从意境方面说,一“高上心胸”、一“艺术人格”(“林泉之心”)却是“在先者”。而“心胸”或“人格”的依据,便是那一点“意思和灵机”-“情感心”。也可以说,“心胸”与“人格”,既是“先天禀赋”,又是“后天养成”。落实到作品,无论创作还是鉴赏,“气韵生动”,既是“形容”,又是“目的”。
出处
《宗教与哲学》
2015年第1期190-200,共11页
Religion and Philosop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