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明清之际:一个思想观念史的理解——从“主体性”、“意向性”到“历史性”的一个过程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本论文旨在经由一思想观念史底蕴之理解与诠释,针对明清之际,以“阳明”、“蕺山”及“船山”作为示例,而提出一哲学类型之阐释,指出其思想观念的脉动。首先,对于朱子之强调“道德超越形式性原理”做出阐释,并对“别子为宗”的论点,提出批评,而指出朱子并非歧出,而为一“横摄归纵”的系统。朱子重在对象物之认知,再转而上极于道体;此不同于“纵贯创生”之系统,重在由道体与主体的内在同一性,并因之纵而贯之、创生万事万物。对比而论,阳明则由此“横摄归纵”之系统,转为一“纵贯横推”的系统。阳明之学乃一显教式的主体性哲学,而刘蕺山则是一内敛而归显于密的意向性哲学,它隐含一新的转折,它不囿限于原先主体性哲学的思考,而迈向了广大的生活世界,开启了历史性与社会性的崭新契机,此中隐含一“启蒙的转折”。如此之转折叉预示船山学的发展可能,重视“理气合一”“理欲合一”“理势合一”,经由“两端而一致”的方式,而开启了“生命的实存历史性原理”。
作者 林安梧
出处 《宗教与哲学》 2015年第1期223-245,共23页 Religion and Philosophy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