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杨庆堃对“民间信仰”与“弥散型宗教”的研究:贡献、问题与超越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杨庆堃关于弥散型宗教的概念极具洞察力,成为中国宗教研究的新起点与新高度,但中国学界对其的理解存在颇多争论与误解。本文追问杨庆堃对民间信仰与弥散型宗教的界定与区分,校正学界常见的将杨庆堃的弥散型宗教等同于民间信仰的误区,辨析了民间信仰与儒教的关系,反思杨庆堃以功能论方法研究中国宗教的利弊得失。文章认为不能单单关注民间信仰的功能,要兼顾功能分析与意义系统分析,兼顾主位和客位的视角,探讨民间信仰体系本身的内涵和特点。文章指出,我们应将杨庆堃的理论放在学术史中来处理,不能忽略后世对其的继承、挑战与超越。
作者 李华伟
出处 《宗教人类学》 2015年第1期89-110,共22页 Anthropology of Religion
基金 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宗教学理论创新”项目成果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6

二级参考文献22

  • 1卢国龙.道教哲学[M].华夏出版社,1998.455,449.
  • 2.《尚书·吕刑》[M].,..
  • 3.《蓼花洲闲录》[M].,..
  • 4曾经在历史上由中亚向西传播到北非和欧洲、向东传播到我国中原的摩尼教,原本由巴比伦的摩尼(Mani,216-277年)创立,曾得到萨珊王朝的沙普尔一世(Shapur I,241-272在位)的保护。后遭迫害沿东西二路传播,8世纪中叶曾在漠北的回鹘(回纥)成为国教,并在中原的长江、黄河流域多地立寺,唐武宗灭佛时(845年)也遭受打击,转而成为民间宗教。在五代陈州母乙起义和北宋方腊起义中,摩尼教都曾是重要的骨干力量。其某些宗教观念渗透到民间信仰中,又成为孕育明清民间宗教的土壤。
  • 5参见Redfield, Robert, The Primitive World and Its Transformations. 1953.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李亦园《中国文化中小传统的再认识》,1994,杭州“中国文化:20世纪回顾与21世纪前瞻”研讨会论文。
  • 6犹希麦如(Euhemerus,前340-前260年),希腊神话作家,以其《圣史》闻名。
  • 7拾遗,官名,唐武则天时置左右拾遗,掌供奉讽谏。宋代改为左右正言。
  • 8《陕西通志》:“西安府白水县拾遗庙因兵毁,乡人建祠,塑十妇像,呼为十姨,至金令陈炳掘得诗碑,乃杜甫庙也。遂毁像祀甫。今庙废。”
  • 9五斗米道因奉道者须出五斗米供道或酬谢道师,故称五斗米道。其反对贼盗、欺诈的主张和追求长生、度厄、首过、医疾、“收万精魅”等,均直接继承秦汉方士的道术。五斗米道为人治病有时先让病人思道悔过,若不愈,再请神杀鬼,并根据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的信仰,创造了以“三官手书”为病人请祷的祭仪。张陵本人在创教过程中撰写了一些“微经”,将长生成仙作为最高目标并具体化为由神仙除去死籍,消灭三尸,节禁魂魄不弃人身。此外,行气、导引、房中术等在张陵的道术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张陵在创教过程中建立了24个教区,称为24治,其中以阳平治、鹿堂治与鹤鸣山治最为重要,各治由祭酒(教职)主持,并设立命籍,“落死上生”,教徒定期到治所核实户籍,检讨行为。总之在张陵时代,五斗米道已经有了道书、教义、教仪、组织和戒律等,初具宗教规模。
  • 10参见《陔余丛考》卷三十五,“伍子胥神”条。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