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现阶段四川学术史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20世纪末以来,学术史研究逐渐成为中国学术界所重视并加以,在此基础上,有着很多的研究成果出现,发展至今,学术史研究已经取得了丰厚的研究成果。就学术史本身而言,其是对学术经验的一种回顾,学术史研究不仅对学术研究发展,其更是对社会文化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正是因为如此。
作者
谷满意
机构地区
泸州医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出处
《才智》
2013年第13期170-170,共1页
Ability and Wisdom
基金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资助项目-宜宾学院四川思想家研究中心(编号:SXJZX2012-016)
关键词
学术史研究
中国学术史
当代学术
学术体制
研究成果
文献综述
学术研究
清代学术
余三定
中国现代
分类号
C092 [社会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2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111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3
1
赵轶峰.
关于学术史的几个问题[J]
.史学月刊,2011(1):5-6.
被引量:4
2
马睿.
当学术史遭遇社会史:论民国文化与中国现代学术体制之建立[J]
.广东社会科学,2010(6):136-139.
被引量:1
3
罗志田.
道咸“新学”与清代学术史研究——《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导读[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5-15.
被引量:17
二级参考文献
62
1
邓实.《国学今论》.桑兵.《晚清民国的国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第20-21页.
2
琚鑫圭、唐良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663页.
3
王国维.《国学丛刊序》,《王国维文集》(第四卷),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年,第365-368页.
4
梁启超.《新民说》[A]..《饮冰室合集》第6册[C].中华书局,1989年..
5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A]..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七[C].北京:中华书局影印本,1989.99.
6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A]..《梁启超论清 学史二种》[C].,.页205.
7
王国维.沈乙庵先生七十寿序[A]..王国维遗书·观堂集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83..
8
傅斯年.清代学问的门径书几种[J].新潮,1919,(1):701-701.
9
刘师培.《近代汉学变迁论》[A]..《刘师培论学杂稿-清儒得失论》[C].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71页.
10
章太炎.《程师》[A]..《章太炎全集》第四卷[C].,.第137-139页.
共引文献
19
1
贾文彤.
刚刚在路上:再论中国体育法学向何处去[J]
.体育与科学,2015,36(5):57-61.
被引量:7
2
赵均强.
乾嘉学术的新理路:关于王学与乾嘉学术关系问题的讨论[J]
.历史教学(下半月),2009(6):9-16.
3
苏正道.
《检论·清儒》与清代学术史的完整叙述——以谱系图例的形式[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25(12):50-55.
4
刘聪.
冯友兰的三教关系论[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5):38-40.
5
羅志田.
证与疏 傅斯年史学的两个面相[J]
.中国文化,2010(2):186-201.
被引量:17
6
张凯.
平议汉学:蒙文通重构近代“今文学”系谱的尝试[J]
.中国哲学史,2012(4):115-125.
被引量:2
7
李长银.
梁启超、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平议[J]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3(1):61-65.
被引量:3
8
张健,朱子微.
范式的变迁与危机——“四史”编写研究的学术史回顾[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0(4):157-165.
9
刘文娟.
梁启超、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特点及研究综述[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20,36(1):47-54.
被引量:1
10
刘海静.
20世纪上半期清学研究缘何引发关注探析[J]
.历史教学问题,2020(6):58-65.
同被引文献
111
1
徐中舒.
巴蜀文化续论[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0(1):75-117.
被引量:47
2
徐中舒.
巴蜀文化初论[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59(2):21-44.
被引量:59
3
缪钺.
《巴蜀文化初论》商榷[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59(4):133-140.
被引量:13
4
蒙文通.
巴蜀史的问题[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59(5):41-89.
被引量:50
5
邓经武.
论李劼人创作的巴蜀文化因子[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21(4):128-133.
被引量:14
6
张垚.
动画对四川皮影戏的保护传承策略探讨[J]
.四川戏剧,2013(10):66-68.
被引量:3
7
谭继和.
巴蜀文化研究的现状与未来[J]
.四川文物,2002(2):15-21.
被引量:15
8
林向.
“巴蜀文化”辨证[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5(4):90-94.
被引量:35
9
段渝.
“巴蜀文化”研究发韧[J]
.史学史研究,2007(4):50-58.
被引量:10
10
谢桃坊.
唐诗研究的新收获——读王定璋《文史思辨录》[J]
.文史杂志,2013(1):67-68.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李钊,张弘.
巴蜀文化与巴蜀非遗、农耕文化的关系研究述略[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42-49.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李钊,秦美玉.
2014年巴蜀文化研究现状与思考[J]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2017(1):287-294.
2
陈小园.
新时代赋予传统巴蜀农耕文化现代性特征的路径研究[J]
.黑龙江史志,2024(1):51-53.
1
张恒学.
简论余三定的中国当代学术史研究[J]
.武陵学刊,2014,39(3):137-140.
2
抵制社会科学“麦当劳化”[J]
.新闻周刊,2003(15):72-72.
3
任访秋.
鲁迅与龚自珍[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28(2):1-5.
被引量:2
4
《清代学术文化史论》出版[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0(6):73-73.
5
方治.
中国学术史上的一件大事——编纂《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家传略》的缘起[J]
.晋阳学刊,1982(6):108-111.
6
本刊编辑部邀请《云梦学刊》主编余三定教授座谈[J]
.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7,0(2):114-114.
7
锺兴永.
余三定与当代学术史研究[J]
.云梦学刊,2017,38(1):13-26.
8
左鹏军.
90年代学术史研究勃兴的文化学思考[J]
.学术月刊,1998,30(7):15-19.
被引量:1
9
汪信砚.
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的分野[J]
.新华文摘,2009(18):38-39.
被引量:5
10
许明.
开拓学术史研究的更大空间[J]
.云梦学刊,2008,29(4):10-12.
被引量:1
才智
2013年 第1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