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作者该不该死?——对罗兰·巴特《作者的死亡》的反思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当20世纪文学批评还笼罩在一味奉作家为上帝的气氛中时,一篇要将作家"置于死地"的文章发表了,这篇文章便是罗兰巴特的《作者的死亡》。正如尼采提出"上帝死了"的时候一样,作家死亡论在文学批评界也掀起了千层巨浪,并由此促使了西方文论的转型。《作者的死亡》批判了传统文学中固执机械的以作者为中心的、用作者传记来阐述作品文本的批评方式。巴特认为,要将作者与文本拉远距离,使文本更独立的存在。作为一个反作者意图者,巴特对长期以来文学评论对作者的过度关注以及对文本的漠视的风气,采取极端推崇作者之死的理论方式以予回应。至此,作者的主导地位被颠覆,写作的神话被翻转,文本、读者的作用将受到重新的审视。在《作者的死亡》的开头中,巴特用对《萨拉辛》中被阉割男人提出疑问的方式抛出了自己的观点并提出"
作者 段融融
机构地区 西南交通大学
出处 《才智》 2013年第29期241-241,共1页 Ability and Wisdom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17

  • 1罗兰.巴特,杨扬.从作品到文本[J].文艺理论研究,1988(5):86-89. 被引量:111
  • 2钟晓文.“作者之死”之后——论自由的读者[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9(3):62-65. 被引量:10
  • 3欧阳英.建立在“话语”理论基础上的思想变革——福柯政治哲学探析[J].晋阳学刊,2007(1):79-82. 被引量:8
  • 4[日]铃村和成.巴特-文本的愉悦[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 5[美]苏珊·桑塔格.《写作本身:论罗兰·巴特》,见苏珊·桑塔格文集.《重点所在》,陶洁、黄灿然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第80-109页.
  • 6[英]特里·伊格尔顿.《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伍晓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59页.
  • 7[法]罗兰·巴特.《罗兰·巴特随笔选》,怀宇译,百花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第300-307页,第270-271页,第155页,第199页.
  • 8[法]福柯.《福柯集》,杜小真编选,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年版,第82页.
  • 9[法]福柯.《话语的秩序》,见《语言与翻译的政治》,许宝强、袁伟选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版,第3页,第10页.
  • 10[法]福柯.《作者是什么?》,见《最新西方文论选》,王逢振、盛宁等编,漓江出版社1991年版,第449页.

共引文献2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