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现代汉语动态助词“了”研究综述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了"在现代汉语里,可作动态助词使用,也就是语法学界说的"了1""了2",也可作语气助词"了"使用,这是两个同形字,本文主要对"了"作为动态助词使用情况作综述。
作者
和跃
潘杨
机构地区
云南师范大学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出处
《才智》
2014年第3期251-251,共1页
Ability and Wisdom
关键词
动态助词
了1
了2
分类号
H109.4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50
同被引文献
19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
1
房玉清.
动态助词“了”“着”“过”的语义特征及其用法比较[J]
.汉语学习,1992(1):14-20.
被引量:51
二级参考文献
3
1
房玉清.
助词的语法特征及其分类[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81(4):45-56.
被引量:7
2
房玉清.
从外国学生的病句看现代汉语的动态范畴[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80(3):4-23.
被引量:10
3
李临定等编写,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商务印书馆,1980.
共引文献
50
1
李织凡.
波斯语汉语动词时态范畴分析[J]
.汉字文化,2022(2):32-33.
2
张亮.
接触与类推:“有+VP”结构在普通话中的接受[J]
.汉语学习,2021(2):37-49.
被引量:5
3
李铁根.
“了”、“着”、“过”与汉语时制的表达[J]
.语言研究,2002(3):1-13.
被引量:67
4
左思民.
汉语时体标记系统的古今类型变化[J]
.汉语学报,2007(2):11-23.
被引量:12
5
吴继章.
河北魏县方言的“了”——与汉语普通话及其他相关方言、近代汉语等的比较研究[J]
.语文研究,2007(3):35-44.
被引量:13
6
苗东霞.
从维吾尔语反观汉语“着”的特点[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6(2):109-114.
7
刘芳.
论长治方言的“体”[J]
.长治学院学报,2009,26(4):24-28.
被引量:3
8
李线宜.
现代汉语中“着呢”的语法化路径探析[J]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3):48-52.
被引量:1
9
高霞,曹晓宏.
现代汉语“了”、“着”、“过”的相关研究综述[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1,26(4):22-29.
被引量:5
10
范莉婷.
“了”与“V—テイタ”的对照研究[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1(7):21-23.
同被引文献
19
1
崔立斌.
韩国学生对“了”的误用及其原因[J]
.语言文字应用,2005(S1):21-23.
被引量:7
2
李晓琪.
汉语“了”字教学研究[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1(4):110-115.
被引量:16
3
刘勋宁.
现代汉语的句子构造与词尾“了”的语法位置[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3):4-22.
被引量:42
4
侯精一,温端政,田希诚.
山西方言的分区(稿)[J]
.方言,1986,8(2):81-92.
被引量:52
5
李讷,石毓智.
论汉语体标记诞生的机制[J]
.中国语文,1997(2):82-96.
被引量:62
6
刘月华.
动态助词“过_2过_1了_1”用法比较[J]
.语文研究,1988(1):6-16.
被引量:42
7
许世友,闫晓松.
试探现代汉语动态助词“了”语法化过程中的几个问题[J]
.神州,2014(9):154-155.
被引量:1
8
陈前瑞.
句尾“了”将来时间用法的发展[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1):66-73.
被引量:52
9
于萍.
浅谈青州方言助词“着、了、过”[J]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5,18(1):61-62.
被引量:4
10
陈杰.
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的动态助词[J]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8(1):47-49.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2
1
李映周.
对韩汉语教材关于“了”的语义解释的分析[J]
.汉字文化,2022(12):80-82.
2
亢小井.
山西原平方言中的动态助词略论[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111-117.
1
文木.
同形字漫议[J]
.阅读与写作,2001(9):26-27.
2
王晓岚.
1989年-2009年同形字研究综述[J]
.文艺生活(中旬刊),2010(6):69-69.
3
徐杲.
移就、比拟界说[J]
.当代修辞学,1993(6):20-21.
4
王军.
中日相同汉字不同词义的词汇比较[J]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8,20(3):73-75.
被引量:3
5
黄艳萍.
关于“同字”的认定[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30(9):81-84.
6
蔡英杰.
说“转注”[J]
.南都学坛(南阳师专学报),1996,16(2):54-58.
7
杨文全.
流行语的界说与初步描写[J]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0(2):125-130.
被引量:125
8
周世烈.
同形词概说[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1(2):70-75.
被引量:10
9
宋芳彦.
字典分立字头的问题[J]
.辞书研究,1998(5):82-84.
被引量:1
10
李运富.
关于“异体字”的几个问题[J]
.语言文字应用,2006(1):71-78.
被引量:23
才智
2014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