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正红旗下》中的动态助词“过”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通过对《正红旗下》中动态助词"过"进行计量统计,并对其句法格式进行充分详尽的描写,在此基础上对表示动作的结束或完成的"过1"和表示过去曾经有过这样的事情或已有的经验的"过2"进行比较,从而探究其语法意义、时态要求、适用句式及句法功能。
作者
曹茜
机构地区
苏州大学文学院
出处
《才智》
2014年第20期250-251,共2页
Ability and Wisdom
关键词
正红旗下
动态助词
过
计量研究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41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
1
刘月华.
动态助词“过_2过_1了_1”用法比较[J]
.语文研究,1988(1):6-16.
被引量:42
共引文献
41
1
李映周.
对韩汉语教材关于“了”的语义解释的分析[J]
.汉字文化,2022(12):80-82.
2
孙杰.
对外汉语中助词“过”的偏误研究[J]
.汉字文化,2019(S02):96-97.
被引量:2
3
朴顺姬.
“-었-”与“了_(1)”的时体语义对比分析[J]
.中国朝鲜语文,2021(3):6-14.
4
卢英顺.
一部系统研究现代汉语“体”问题的著作──读《现代汉语时体系统研究》[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5):25-27.
5
赵新燕.
“未来时V了”的语法位置──兼谈词尾“了”的误用[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96-101.
6
林新年.
试析唐宋时期的“过”语法化进程迟缓的原因[J]
.语言科学,2004,3(6):42-50.
被引量:7
7
伍和忠.
汉语表“体”助词研究述要[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6(3):104-110.
被引量:1
8
陈前瑞,王继红.
动词前“一”的体貌地位及其语法化[J]
.世界汉语教学,2006,20(3):24-35.
被引量:22
9
郭必之.
邵武话动态助词“度”的来源——兼论邵武话和闽语的关系[J]
.中国语文,2008(2):140-146.
被引量:3
10
彭睿.
共时关系和历时轨迹的对应--以动态助词“过”的演变为例[J]
.中国语文,2009(3):212-224.
被引量:34
1
陈明珠.
《正红旗下》中的程度副词研究[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28(11):95-99.
2
曹茜.
《正红旗下》中的动态助词“着”研究[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8):114-115.
3
杨玲.
试析《正红旗下》的“把”字结构[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19(S3):23-25.
4
曹茜.
《正红旗下》中动态助词“了”计量考察[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4):101-102.
5
陈青松,陈安平.
50年来动词重叠研究综述[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30(S2):169-171.
6
陈安平,陈青松.
现代汉语动词重叠研究综述[J]
.怀化师专学报,2001,20(4):65-67.
7
陈青松,陈安平.
动词重叠研究50年综述[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4(3):21-24.
被引量:7
8
王建华.
《正红旗下》的口语特色[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88(2):117-124.
9
张云峰.
“真实”的夸张——老舍先生的另一种语言风格[J]
.襄樊学院学报,2009,30(7):62-65.
被引量:1
10
杨梅,刘冬青.
《红楼梦》中“极”类程度副词计量考察[J]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6(4):59-61.
才智
2014年 第2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