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科学技术观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现代科学技术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但是,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我们要在充分认识生态文明的基础上,正确认识科学技术的双重效应,处理好科学技术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性互动,树立新型的科学技术价值观,建立科学的科技伦理观念,寻求人类文明和谐发展的科技进步之路。
作者
王晓靖
戚红蕾
机构地区
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才智》
2014年第25期296-296,298,共2页
Ability and Wisdom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双重效应
科学技术观
分类号
G301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5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7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福建师范大学科学发展观研究课题组,王建华.
论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维度[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24-30.
被引量:11
2
熊云明.
鄱阳湖区生态文明的内涵与特质分析[J]
.老区建设,2010(4):37-38.
被引量:1
3
段超红.
科学技术发展的生态思考[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4):431-434.
被引量:8
4
刘英.
浅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考[J]
.新农村(黑龙江),2013(6):14-14.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15
1
胡振鹏.
鄱阳湖流域综合管理的探索[J]
.气象与减灾研究,2006,29(2):1-7.
被引量:21
2
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3
贝切伊.世界的未来--关于未来问题一百页[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61.
4
[4]弗·卡普拉.转折点[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5
[2]D.Ihde. Philosophy of Technology[M].New York: Paragon House Publishers,1993.52.
6
[6]I.Kant. Dutics to Animals. In: S. J.Armstrong , R.G.Botzler.ed. Environmental Ethics: Divergence and Convergence[M]. McGraw Hill Inc.,1993.285-286.
7
[10][美]格林伍德,爱德华滋.人类环境和自然系统[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7.490.
8
冈特·绍伊博尔德.海德格尔分析新时代的科技[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219-221.
9
奥尔多·利奥波德.沙乡年鉴[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10
巴里·康芒纳.封闭的循环[M].侯文蕙,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共引文献
17
1
刘军章,白小芳.
技术异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J]
.法制与社会,2008(26).
被引量:2
2
杜宇.
建立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科技[J]
.北方经济,2009(2):9-11.
被引量:17
3
黄红.
实现科学技术与环境保护的双赢[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6):187-190.
4
黄红.
实现科学技术与环境保护的双赢[J]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3):25-28.
5
张锦智,马文保.
科学技术进步的价值诉求[J]
.理论探索,2010(3):41-43.
被引量:1
6
杨传喜,张俊飚.
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农业科技路径选择[J]
.生态经济,2010,26(11):129-132.
被引量:7
7
邸军莲.
基于生态文明视阈下的经济观的转变[J]
.生产力研究,2012(2):26-27.
8
陈怡,单良.
生态价值视域下的知识系统[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4(2):32-35.
被引量:1
9
林乔乔.
浅议环境法的绿色专利[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3,38(7):13-16.
被引量:1
10
赵金芬,徐超,姜木枝.
基于SST视角下的科技创新低碳化与生态文明建设[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2(3):356-360.
被引量:1
1
孔繁玲,张春艳.
建立网络媒体国际监管体系的设想[J]
.行政论坛,2004,11(3):69-70.
被引量:4
2
马丽萍.
网络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双重效应[J]
.理论建设,2005,21(2):66-68.
被引量:3
3
郝振省.
数字出版对编辑工作的双重效应[J]
.出版参考,2010(20):1-1.
4
鲍宏礼,鲁丽荣.
论全球化时代网络文化的双重效应[J]
.学术论坛,2004,27(1):112-115.
被引量:10
5
张群.
科技双重效应研究综述[J]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06,6(2):31-33.
6
张群.
科技双重效应研究综述[J]
.甘肃农业,2006(11X):106-107.
被引量:1
7
卢桂兰,高小乔.
市场经济对图书馆发展的双重效应[J]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7(4):97-101.
8
吕月米.
科学发展网络传播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J]
.消费导刊,2009,0(18):53-55.
被引量:1
9
董玉芝.
一把双刃剑:微博对公民新闻发展的双重效应[J]
.编辑之友,2014(9):83-85.
被引量:2
10
《科学技术发展概述》一书出版[J]
.丽水学院学报,1997,22(5):59-59.
才智
2014年 第2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