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艺术作品中的中日生死观比较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反映中日生活差异的艺术作品非常多,差异背后隐藏着深层次的文化原因。本文举例对比了中日生死观差异,结合具体情境,从其各自的文化历史渊源角度解释了差异的原因。
作者
夏旭彦
机构地区
南京理工大学公共事务学院
出处
《才智》
2016年第3期197-197,共1页
Ability and Wisdom
关键词
中日比较
生死观
荣辱观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杨本娟.
生命诚可贵 死亡亦美丽──论日本文化中的生死观[J]
.黑河学刊,2011(11):49-50.
被引量:3
2
冯科.
樱与梅——比较中日两国文化的生死观[J]
.才智,2009,0(29):196-197.
被引量:1
3
李娟.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死智慧及其在当代生命教育中的价值[J]
.宿州学院学报,2015,30(7):3-7.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13
1
夏之放.
中国传统思想的审美超越[J]
.美与时代(美学)(下),2006(6):16-17.
被引量:1
2
高兴兰.
日本作家自杀现象探究[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9(5):75-79.
被引量:4
3
王丽荣,李萍.
中日集体(团)主义理念的异同及其成效之思考[J]
.东北亚论坛,2006,15(3):67-72.
被引量:7
4
圭室谛成.葬式佛教[M].大法轮阁,2004.89.
5
颜翔林.死亡美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8.
6
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M].刘北成,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112.
7
李泽厚.中国思想史论:上[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03:198-199.
8
费尔南多·萨瓦特尔.哲学的邀请:人生的追问[M].林经纬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1-21.
9
段德智.中国死亡哲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71-73.
10
尤吾兵.
中国“儒、道、佛”生死伦理观比较[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08,21(1):116-117.
被引量:8
共引文献
4
1
宋二光.
芥川龙之介为何选择了自杀——死亡意识及心路历程分析[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6,0(4):29-30.
2
管媛媛.
贾平凹游记散文中的“树”意象[J]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34(2):37-40.
被引量:2
3
车昆.
从生命教育角度推广大学生环境保护理念的可行性初探[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8,43(8):190-194.
被引量:1
4
雷晓敏.
渡边淳一《失乐园》的“物哀”绝唱[J]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20,31(4):72-81.
被引量:1
1
陈永森.
导演的“生”“死”观[J]
.福建艺术,2002(6):8-9.
2
魏玮.
全球化时代中日平面设计发展比较[J]
.文艺生活(下旬刊),2011(7):206-206.
3
蔡玲玲.
为生活而设计——中日生活陶艺设计特征的比较分析[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09(4):157-160.
被引量:4
4
董雪.
《入殓师》:奏响生死之隽永乐章[J]
.电影文学,2012(23):117-118.
5
刘明.
浅析日本电影《入殓师》[J]
.电影文学,2011(10):111-112.
被引量:2
6
邓高.
从电影《日本沉没》看日本人的爱情观和生死观[J]
.文学教育(中),2012(8):106-107.
被引量:3
7
张守雷.
对丑角人物的认识与塑造[J]
.剧影月报,2013(2):93-93.
8
阮居平,韩贵森,刘念.
唱起荣辱观的歌[J]
.校园歌声,2006,0(6):44-44.
9
迟靖霖.
浅谈如何通过电影美学展现东西方生死观[J]
.文艺生活(中旬刊),2016,0(1):140-140.
10
彭善友.
从笙与手风琴的比较看中西音乐审美之差异[J]
.大舞台,2009(5):23-25.
才智
2016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