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试析芥川龙之介《地狱变》中的“反身份建构”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作家创作文学文本时,常常希望刻画的角色形象具有典型性、丰满度以及深厚的情感。因而会采取新奇而独特的视角来构造故事情节,竭力寻求角色形象多元化,尝试打破读者对于角色形象的固有思维。由此"反身份建构"这一特殊的表征手法得以应运而生,为后世解读、阐释文学文本提供了无限可能。日本近代作家芥川龙之介是"新思潮派"杰出作家,其作品历经时间流逝愈加引发研究潮流,在其作品中亦可发现大量"反身份建构"的实践。本文将借助符号学中理论,试析芥川龙之介《地狱变》中角色形象的"反身份",进一步考察其创作手法的独特性。
作者 马蕾
机构地区 南京师范大学
出处 《才智》 2017年第16期227-227,共1页 Ability and Wisdom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25

  • 1白春仁.文化的符号学透视[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27(6):69-72. 被引量:18
  • 2康澄.文化符号学的空间阐释——尤里·洛特曼的符号圈理论研究[J].外国文学评论,2006(2):100-108. 被引量:47
  • 3[德]恩斯特·卡西尔 甘阳译.《人论》[M].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第3页.
  • 4[德]恩斯特·卡西尔 沈晖译.《人文科学的逻辑》[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65页.
  •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19页.
  • 6[德]汉斯·约阿西姆·施杜里希.《世界哲学史》(第17版),第5-6页,吕叔君译,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
  • 7[德]恩斯特·卡西尔.《人文科学的逻辑》.第51页,沉晖、海平、叶舟译,冯俊校,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 8[德]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下卷,第720-721页.罗达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 9[俄]车尔尼雪夫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论文学》中卷,第202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 10《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4卷,第24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共引文献1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