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浅论逮捕中社会危险性条件的证明标准及判断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现行《刑事诉讼法》对社会危险性进行了明确规定,为检察机关更好地办理审查逮捕案件提供了法律依据。然而对于应对采取什么样的证明标准判断社会危险性条件缺少相应规定,在实践中容易产生判断标准不统一的情况。文章从迹象判断和犯罪嫌疑人自身方面判断分析对社会危险性条件证明标准的认定,结合实务中社会危险性证明机制现状,提出可行性建议。
作者 施源
出处 《法制与经济》 2018年第9期150-151,共2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二级参考文献15

  • 1王占洲,林苇.当事人取保候审权利保护之不足[J].贵州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3(4):35-38. 被引量:9
  • 2龙宗智.证据分类制度及其改革[J].法学研究,2005,27(5):86-95. 被引量:106
  • 3龙宗智.“大证据学”的建构及其学理[J].法学研究,2006,28(5):82-98. 被引量:83
  • 4[德]托马斯·魏根特.德国刑事诉讼法[M].岳礼玲,温小洁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110.
  • 5[德]克劳思·罗科信 吴丽琪 译.刑事诉讼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 6林钰雄.刑事诉讼法(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11.
  • 7[日]田口守一.刑事诉讼法[M].刘迪,张凌,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64.
  • 8孙谦.《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理解与适用[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12:234.
  • 9[美]RolandoV.delCarmen.美国刑事侦查法制与实务[M].李政峰,等合译.台北: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
  • 10许泽天.刑事诉讼法论Ⅱ[M].台北:神州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02.

共引文献3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