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公共生活视域下学生学校生活的教育意蕴 被引量:3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学校作为社会生活的一种特殊形式,学校公共生活是学生体验公共生活方式的场所,对于培养学生的公共生活意识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公共生活理论视域中,先验性、联合行动、心灵共同体、习惯构成了人的社会性存在。学校具有公共生活的基本形式,体现在教育的公共性、师生共同学习、教育目的的社会可接受性。学校公共生活的教育意蕴在于基于学生发展的生长理路,在共同教养、共同学习的基础上,养成学生共同意识。逐渐形成参与公共生活的能力。
作者 刘芳
出处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1期17-19,共3页 Teaching and Administra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二级参考文献57

  • 1袁祖社.“公共精神”:培育当代民族精神的核心理论维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08-114. 被引量:127
  • 2迪尔凯姆,埃米尔.2001.自杀论[M].冯韵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 3吉登斯.民族-国家与暴力[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 4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 5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M] ∥何兆武,李约瑟,译.北京:商务印刷馆,2008.
  • 6涂尔干,教育思想的演进[M].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
  • 7[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 8阿伦特.《人的条件》[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8页.
  • 9[德]哈贝马斯 曹卫东等译.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学林出版社,1999.13.
  • 10杜威 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共引文献25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