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文心雕龙》与中古子书的变迁 被引量:4

Wen Xin Diao Long and the Changes of Philosophical Works in Medieval China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先秦子书以救世为创作动机,刘勰则继承汉魏以来士人的认知,希望创作一部子书实现不朽。出于对两汉以来子书普遍不能"持论"的反拨,《文心雕龙》不再像先秦子书那样"博明万事",转而"研精一理",这个现象也反映了子书创作主体由学派向个人的转变。刘勰持"宗经"立场,《文心雕龙》也因此弱化了先秦诸子的批判性格,而代之以建构特征。这种建构以个人的智慧与意志为枢轴,反过来又体现了中古士人在"宗经"氛围下寻求个人主体性的努力。《文心雕龙》从整体上既体现了子书传统的影响,又显示了时代对于传统的改造。
作者 杨思贤
出处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9-157,共9页 Journal of Nanjing University(Philosoph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二级参考文献11

  • 1王叔岷.列仙传校笺[M].北京:中华书局,2007:130.
  • 2魏徵 等.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
  • 3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 4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 5永珞 纪昀.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65..
  • 6范文澜.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 7刘永济.文心雕龙校释[M].上海: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2.113,113.
  • 8岳溶,杜诏,等.山东通志:第54册[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156.
  • 9詹镆.文心雕龙义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17,28,30.
  • 10上海古籍出版社.二十二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625.

共引文献6

同被引文献121

引证文献4

二级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