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消费时代中国当代艺术衍生品与艺术品牌“稀奇”比较研究
被引量:
6
A Comparative Study on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 Derivatives and Art Brands “X+Q” in the Consumption Era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在消费时代,人们不再单纯关注物品的使用价值,而更倾向于消费其文化价值。艺术通过衍生品或塑造品牌的方式进入社会生活与市场,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使原本单一的物质消费转化为精神与文化消费。本文以中国当代艺术衍生品与艺术品牌"稀奇"进行比较研究,探寻艺术衍生品与艺术品牌背后的价值与意义。
作者
刘巍
Liu Wei
机构地区
天津商业大学艺术学院
出处
《装饰》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0-112,共3页
基金
天津市企业科技特派员项目研究成果(编号:18JCTPJC67900)
关键词
消费时代
艺术衍生品
艺术品牌
“稀奇”
分类号
J05 [艺术—艺术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30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1
1
西沐.
全球格局中我国艺术衍生品产业的发展[J]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15(6):63-67.
被引量:13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汪木乔:《国内艺术衍生品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AMRC艺术市场周报》,2012年12月15日第1版.
2
李虎:《艺术消费兴起利好中国艺术授权市场》,《上海证券报》,2014年10月13日第9版.
3
成琪:《国际授权协会主席:中国是增长最快的授权市场》,中国经济网2013年11月12日,http://www.ce.cn/culture/gd/201311/12/t20131112—1738377.shtml.
4
钟文:《艺术衍生品武汉遇冷》,《中国商报》,2012年6月7日002版.
5
西沐:《全球艺术衍生品产业整合与再造的七个趋势》,中国(杭州)艺术发展及金融创新高峰论坛,中国经济网,2013年11月18日,http:/1www.ce.cn/culture/gd/201311/18/t20131118_1765063.shtml.
6
西沐:《中国艺术品市场白皮书:中国艺术品市场年度研究报告(2012)》,中国书店出版社,2013年.
7
谢梦:《2013年内地艺术衍生品市场潜力为300亿美元》,《南方日报》2013年8月19日.
8
汤圆:《西沐:艺术衍生品占艺术品市场份额不大》,99艺术网2012年8月14日,http://news.99ys.com/20120814/article--120814--95633—1.shtml.
9
西沐:《中国艺术品市场进入新的发展态势》,《联合日报》,2014年5月13日.
10
雷俊.
艺术授权:中国艺术市场新金矿[J]
.投资有道,2011(11):120-123.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12
1
王皓.
浅谈我国文博机构艺术衍生品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市场,2017(22):80-81.
2
张亮.
艺术衍生品的品牌化发展战略[J]
.现代交际,2017(19):36-37.
被引量:1
3
陈凌云.
博物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现状述评[J]
.上海文化,2018(4):117-124.
被引量:18
4
尚偌男,管家庆.
基于高温釉彩视觉肌理的艺术衍生品品牌塑造研究[J]
.美术教育研究,2019,0(17):70-71.
被引量:1
5
熊苑瑾.
从艺术衍生品的兴起管窥正在商品化的艺术[J]
.美术文献,2019,0(12):16-17.
6
刘家亮.
艺术符号资源的滥用与品牌意识的薄弱——对国内艺术衍生品开发观念的总结与思考[J]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20(5):49-56.
7
刘畅,胡越.
跨界视域下艺术衍生品的价值探究——以凡·高为例[J]
.美术教育研究,2021(4):67-69.
被引量:1
8
罗玉鑫.
中国古典绘画的转译与衍生探析[J]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2021(7):20-21.
9
刘巍.
我国艺术衍生品的品牌化发展策略探微[J]
.天工,2021(11):20-23.
10
周杜娟.
IP驱动下艺术衍生品产业模式探析--以“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为例[J]
.河北画报,2022(10):195-197.
同被引文献
30
1
胡慧源,李君洁.
“稀奇艺术”为何稀奇?——基于4P理论的当代工艺品营销策略[J]
.艺术管理(中英文),2020(1):49-55.
被引量:3
2
姚灏娟.
艺术创作中的符号及其审美特点[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3(5):191-191.
被引量:1
3
祝铮鸣.
奈良美智与村上隆[J]
.世界美术,2007(3):18-22.
被引量:1
4
简.嘉顿.卡斯特罗,关慧仪.
混合的身份——村上隆访谈录[J]
.世界美术,2009(1):13-16.
被引量:4
5
张帆.
雕塑动漫——对日本动漫手办热潮的思考[J]
.装饰,2009(7):94-95.
被引量:12
6
欧阳琦,欧阳涛,孙德娜.
论高温颜色釉彩绘的形式语言和审美特征[J]
.景德镇高专学报,2012,27(6):110-111.
被引量:4
7
翟晶,孙中伟.
定义“艺术消费品”:让市场走向有序[J]
.艺术市场,2013(7):116-121.
被引量:4
8
杨丹.
民间艺术的旅游资源化——以文化消费为视角[J]
.社会科学家,2018,33(9):106-110.
被引量:7
9
周宏斌.
跨界合作背景下艺术与设计的交融[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2(10):58-60.
被引量:1
10
李玲.
艺术衍生品的开发与创新研究[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3):102-108.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6
1
尚偌男,管家庆.
基于高温釉彩视觉肌理的艺术衍生品品牌塑造研究[J]
.美术教育研究,2019,0(17):70-71.
被引量:1
2
尹姮.
国内艺术消费品的分类与消费场域探析[J]
.文化产业,2020(15):118-120.
3
刘畅,胡越.
跨界视域下艺术衍生品的价值探究——以凡·高为例[J]
.美术教育研究,2021(4):67-69.
被引量:1
4
蔡富军,商海溯.
艺术衍生品中艺术创作的审美心理的体现[J]
.天工,2022(4):76-79.
5
于思澄.
文化资本视角下文化品牌跨界营销策略研究——以稀奇艺术品牌为例[J]
.支点,2022(7):87-89.
6
徐腾飞.
动态的文化图腾:消费社会下的艺术作品与IP商品[J]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23(5):25-27.
二级引证文献
2
1
蔡富军,商海溯.
艺术衍生品中艺术创作的审美心理的体现[J]
.天工,2022(4):76-79.
2
管家庆,周晴.
基于可持续理念的高温釉彩画白酒酒瓶设计[J]
.中国陶瓷,2023,59(11):115-121.
1
张军.
以艺术之名,探索场域的魔力[J]
.中国广告,2018(10):43-44.
2
朱广宇.
新形势下我院宣传工作品牌打造之我见[J]
.智库时代,2018(29):98-98.
3
贾微晓.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红色文化理论解析[J]
.理论月刊,2018(10):62-68.
被引量:14
4
《中国摄影家》网黑白艺术摄影作品[J]
.中国摄影家,2018,0(10):201-201.
5
李揆哲.
用口碑塑造品牌 靠技术创新提升影响力[J]
.管理观察,2018,0(30):12-12.
6
董君武.
理想照亮现实,信念开创未来[J]
.人民教育,2018(22):1-1.
7
秦晓霜,谭耀文,刘峰,陈胜文,何国平,谢国平.
“两米阳台,栽种未来”都市菜园科普品牌培育与传播[J]
.现代农业科技,2018(22):80-81.
8
胡静,王晗羽.
河北影视《超视立故事汇》,塑造品牌形象 提升产品销量[J]
.声屏世界(广告人),2018,0(11):82-82.
9
杨侠,陈璠,顾晨阳,王志刚,王楚天(摄影).
首场“发现本来美——城市人文精神与文化自信”研讨会在京举行[J]
.中国名牌,2018,0(11):104-105.
10
疏梅.
新媒体时代徽州乡村文化视觉设计探索——歙县许村的改造研究[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6(10):72-77.
被引量:3
装饰
2018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