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梁漱溟1930年代的乡村建设实验是一个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相结合的改革方案。他在中西文化比较的基础上,分析了传统因素在近代转型过程中的"变"与"不变",主张利用乡村所具有的德治文化和自治传统,以乡村学校和合作社为载体,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农民的团体意识、集体精神和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把中国的乡贤政治与西方的多数政治结合起来,为传统注入新的时代精神,重建乡村的团体组织和社会结构,并借此建构一套完整的乡村治理体系。梁漱溟重建乡村团体组织的理论构想和本土实践,是他最为独特的学术贡献。邹平实验区积累的历史经验,对我们思考新时期乡村振兴过程中社会组织的发育,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仍然具有历史启示和借鉴意义。
出处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50-57,共8页
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基金
日本国亚洲问题研究会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