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先秦名辩的伦理特征--以儒道墨为例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先秦时期的名实之辩蕴含语言学和伦理学的双重要素,道德伦理性是贯穿于诸子名实观的精神主线。诸子学术是以建立政治、社会、道德与思想秩序为主题的,这一先秦学术主旨决定了儒道墨对名实问题的思考是对言语行为价值、宇宙本体、政治原则、社会伦理作出的整体思考。从伦理角度关注先秦名辩问题,对于探讨先秦社会道德伦理意识如何影响语言运用以及语言使用如何塑造社会心理,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 任爱殊
出处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65-70,共6页 Academic Exchange
基金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语境视域下的先秦语言哲学研究”(13C044)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认知视角下的文化词语语义研究”(12522243)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二级参考文献9

  • 1汪荣宝.法言义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7.76.
  • 2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
  • 3盛广智.管子译注[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8..
  • 4郭庆藩.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61..
  • 5[瑞]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 6楼字烈.王弼集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0..
  • 7王夫之.船山全书(第6册)[M].长沙:岳麓书社,1996..
  • 8王夫之.船山全书(第1册)[M].长沙:岳麓书社,1996..
  • 9王先谦.苟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1..

共引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